Video thumbnail for 你买的不是房子,是负担?这就是自住和投资的分别!|第22集 @ Forrest Property Talk

別讓房子變負擔!自住 vs. 投資,買房前必知的真相 (Forrest Property Talk)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想了解房地產投資與自住的真正差異嗎? 本影片將揭露買房前你必須知道的關鍵思維,避免讓買房變成甜蜜的負擔。 許多人抱持「先買再說」的想法,但多年經驗告訴我們,自住與投資存在著不同的邏輯與分析方法。如何避免買房後租金無法cover貸款,甚至成為負擔?影片將深入探討選擇與策略之間的區別,助你做出明智的購房決策!

快速重點:

  • 自住偏重個人喜好,如社區環境、鄰居、房屋格局等,較為主觀。

  • 投資則需注重數字分析,如租金回報率(ROI),並考量交易成本、現金流等因素。

  • 別輕易被4.8%的租金回報率迷惑,需將隱藏成本納入考量。

  • 切勿為了租金而將房屋隔間出租,可能涉及法律問題。

  • 購房前釐清目的:自住或投資,並評估自身負擔能力與策略。

別讓一時衝動成為日後的經濟壓力!本影片教你如何聰明買房,避免掉入房地產的陷阱。

房地產投資與自住的真正差異

大家好,我是 Forrest。今天我們將討論房地產投資和自住之間的真正差異。實際上,在工作之後,大家的第一個想法往往是想買房,要買什麼樣的房子、多少預算、在哪裡買、怎麼買才不會虧損,不會踩到雷?常常會有一種想法,那就是先買了再說。但經過十多年的經驗,我發現自住買家和投資者,其實存在可以研究且進行簡單分析的邏輯。如何才能避免買房後成為甜蜜的負擔,例如租金無法cover貸款?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選擇與策略的差異

基本上,大家要記住我今天影片要講的重點,只有兩個概念:選擇策略的差異。

自住考量

先談談自住。如果是自住,你會考慮自己喜歡的。通常會考慮情感上的因素。

  • 例如,你現在住的社區如何?

  • 是否靠近學校?

  • 社區好不好?

  • 鄰居如何?

  • 水壓如何?

  • 廚房需要什麼樣的配置?

  • 偏好U型廚房,還是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

這些都是非常主觀的。主觀的部分,我沒有什麼特別好說的。如果你喜歡而且負擔得起,當然沒問題。如果你很努力工作,我覺得這沒什麼好評論的。但有時候會出現一種情況:有些人說沒關係,我是自住,但即使不住也可以租給別人。這種情況就需要研究。

舉個例子,我做過類似的事情。我們通常會談論租金回報率,也就是投資回報率(ROI)。假設你今天花了 30 萬令吉買了一間公寓,每個月的租金是 1,200 令吉,那麼 ROI 怎麼算? 就是將租金乘以 12,再除以購屋成本,然後乘以 100%。 所以如果依照 30 萬令吉的房價,租金是 2,000 令吉,回報率就是 4.8%。

4.8%高不高?值得嗎?看起來似乎值得。但問題在於幾個方面。首先,在馬來西亞,房地產的交易成本其實相當高。也就是說,你還是要支付律師費、印花稅、估價費、保險、門牌稅、地稅。事實上,這些費用都會影響你所謂的 4.8% 的回報率。如果你把這筆錢存在銀行,可能更好。這還是要看你手頭的現金流。

問題來了:假設你花了 30 萬令吉買房,每個月可能需要支付 2,000 到 3,000 令吉的貸款,但租金突然無法cover你每個月的房貸,該怎麼辦? 難道你要除了每月收租 1,300 令吉,還需要額外再補貼 1,000 令吉嗎? 如果是這樣,這會不會變成一種負擔? 這時,它就不是資產了。

你可以欺騙自己說,等我還完貸款,這就是被動收入了。是的,你可以這樣欺騙自己。但問題是,你現在還是要拿出錢來。換句話說,未來的房地產,尤其是在公寓,或是一些比較不熱絡的地點,增值空間可能沒有那麼高。那麼,你是否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投資考量

總而言之,我想要強調一個概念,就是選擇和策略的概念。自住有自住的考量,投資有投資的考量。不要欺騙自己,說我買房是為了自住,但其實不住,或是買來先自住,之後再出租。自己把原本的房間隔成湯房,壓縮空間。原本一間房子可能只有三個房間,你把它隔成六間,或是三間、四間、五間,然後每間租 500 元、600 元。這樣做合法嗎? 暫且不討論。如果出現問題呢?

如果你找不到解決方法,而且每天還是要工作,那麼你所謂的自住,只會變成你踩入陷阱的藉口。這還算是小事,未來你結婚了怎麼辦? 你的債務負擔已經被綁死了,那麼你想要買第二間房呢? 我認為這是另一個你需要思考的問題。尤其是 20 歲、30 歲,剛開始發展事業,當你覺得自己有能力買房時,為什麼不趕快買? 這時候你真的要思考自己想要什麼、能夠承擔多少,以及你的策略是什麼。

結論

簡單總結一下:基本上,如果你想買房,你需要知道你的目的是什麼。你是自住還是投資? 如果是投資,就要看數字。如果是自住,就要看你的能力到哪裡。如果你買錯了房子,就會被套牢。這樣一來,你將付出很高的代價。所以最好先搞清楚。謝謝大家。

其實,他們說的是所謂的Location,Location,還是Location。如果供需平衡,如果地段非常好,即使價格高一點也沒關係。但如果是在鳥不生蛋的地方,就算你想炒作也炒不起來,這其實是挖一個坑讓自己跳下去。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Related Summaries

No related summaries found.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