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聽過「選擇大於努力」的說法?似乎只要選對賽道,就能輕鬆躺贏、暴富。有人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也有人認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然而,當你真正實踐時,卻發現網路上成功的人比比皆是,自己卻總是淪為被收割的韭菜。今天,我們就要揭穿這個在網路上被廣泛鼓吹的「選擇決定論」謊言。
選擇與努力: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選擇並非大於努力,相反地,選擇與努力是相輔相成的。如同歷史學家加迪斯在《論大戰略》中所提醒的:只做狐狸或刺蝟的人,終將被時代所拋棄。
刺蝟與狐狸:兩種戰略思維
加迪斯將面對不確定未來的普通人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
-
刺蝟型戰略家: 就像刺蝟一樣,只有一個本能——蜷縮起身防禦。他們專注於一個核心目標,深耕細作,一心一意地堅持自己的信念。這類人代表著透過努力與堅持來改變命運的精神。
-
狐狸型戰略家: 聰明又靈敏,總能靈活應對各種複雜局面。他們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善於根據形勢變化調整策略,靈活運用各種手段。這類人代表著敏銳的選擇能力和適應能力。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能在刺蝟般的專注與堅守,以及狐狸般的靈活與敏銳之間找到平衡點。
為什麼我們容易相信「選對就能贏」的故事?
這種想法背後,不光是認知問題,更是心理逃避和人性的貪婪所導致的。
逃避努力的原罪
我們都害怕失敗,但比失敗更可怕的是,失敗的原因居然是不夠努力。為了避免面對這種難堪的真相,大多數人寧願相信是選錯了,也不願承認自己根本沒為此努力過。
心理學研究《成功與運氣》指出,大多數人更願意把失敗歸咎於賽道選錯,而不是承認自己沒努力到位。將失敗歸因於運氣,可以保護自己脆弱的自尊心,而歸因於自己,就要承受羞恥。
因此,當你刷短視頻看到一堆「AI幫你月入過萬」的影片時,即使明知不靠譜,還是忍不住點進去,因為至少這個動作讓你產生了一種「我正在努力奮鬥」的心理安慰。這只是一種逃避努力、不願直面的心理安慰。
貪婪讓人迷信捷徑
除了逃避努力,我們還忽略了人性的貪婪。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真的相信選對賽道就能暴富,而是太想暴富了。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人人都希望能快速實現財富自由,各種秒殺機會、暴利副業、穩賺不賠的秘訣充斥市場,誘惑著人們。
很多人說選擇比努力重要,但他們所謂的選擇,往往只是隨大流,看到AI火了就學AI,看到抖音賺錢就去做直播帶貨,甚至連成本、門檻都沒算清楚。這不是戰略判斷,而是貪婪驅動下的投機衝動。
貪婪讓我們渴望最短路徑、最少代價、最大回報。這種虛假的美好幻想,將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在不停地磨損,最終消耗殆盡。
普通人的破局之策:成為「狐狸型刺蝟」
成功不是某個選對賽道的幸運公式,而是靠持續努力、理性規劃和不斷試錯累積出來的成果。對普通人來說,要打破選擇決定論的迷思,就需要採取務實的破局策略。
這裡,我們提供一個「狐狸型刺蝟」的四步法,以及一條長期主義的致勝路徑:
- 用10%探索規則,試錯: 每個月抽出10%的時間或資金,專門用於嘗試新的方向或技能。例如,利用副業時間學習AI工具、參加線上課程、體驗不同的項目。透過小規模試錯,不僅能拓展眼界,還能不斷發現適合自己的實際路徑。
- 建立能力與目標的平衡: 為自己設定一個長遠而宏大的目標。接著,羅列出你當前的核心能力、可用資源以及近期的小目標。透過將兩者進行對比和調整,你可以發現自己離那個宏大目標還缺少哪些能力和資源,從而一步步填補短板,構築出一條穩紮穩打的成長路線。
- 實踐中不斷反饋與調整: 摸索過程中,記得及時記錄實踐的成果和不足,並進行分析總結。每一次反饋都是下一次改進的基石。只有在實踐中反覆驗證和調整,才能將那些看似零散的嘗試逐步彙聚成切實可行的成長模式。
- 定期回顧與複盤: 設立固定的時間,對過去的努力和成效進行全面回顧。盤點自己的成長軌跡,總結哪些方向有效、哪些還需要改進,並據此調整未來的行動策略。複盤不僅能讓你發現隱藏的問題,也能為今後的決策提供寶貴的經驗,幫助你在每一次調整中更加接近自己的長期目標。
透過這四步,我們可以從不斷試錯中逐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向,從而建立起既有刺蝟般專注、又具狐狸般靈活應變的戰略體系。
如同林肯曾說,指南針能指明方向,但不會告訴你路上有沼澤。真正的戰略家既需要方向,更懂得繞開陷阱。
如果你的人生真的窮途末路,明知眼前有一個障礙你避無可避,那麼當你越過去的過程當中,你的經歷和自身也會在磨練中成長,新的選擇也會隨之浮出水面。怕就怕你躊躇不前,看到困難就想退縮,兜兜轉轉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成功從來不是一個單一的賽道選擇題,而是需要不斷的克服出現的挑戰,反思、調整、複盤,再重新出發的一個循環過程。所謂成功的巨人,一開始也都是由無數的小的失敗堆砌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