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驚的就業數據
歡迎來到我們的節目《逍遙遊》。朋友們,過去十來年,科技大佬、政治領袖如特朗普,甚至身邊老師都在說:學編程去!彷彿拿個計算機科學學位,就等於捧著高薪、穩定、前途無量的鐵飯碗。在這個越來越數位化的世界,這聽起來像真理。
然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最近發布的一些數據,給了我們當頭一棒。數據顯示,近期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失業率,是藝術史專業研究生的兩倍。這是不是顛覆了我們過去深信不疑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念?這引出了一大堆問題:學技術的好日子結束了嗎?文科生要迎來春天了嗎?學生、家長和招聘公司該如何看待這一新情況?
深入剖析就業指標
其實,這數據雖嚇人,但可能只是暫時現象,反映了當前就業市場正在經歷結構性、周期性調整。不能只看失業率就下結論,要把失業率、就業不足率和薪水這三個指標放在一起看,才能看到更完整、真實的情況。
失業率
數據顯示,像計算機工程、計算機科學這些以往的鐵飯碗專業,畢業生失業率確實不低,有些甚至超過7%。相比之下,藝術、哲學等專業的失業率只有3%左右。這意味著,近期整個就業市場對剛畢業的年輕人都不太友好,對這些熱門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尤其嚴峻。
就業不足率
但高失業率不代表這個專業沒價值,這就得說到第二個指標——就業不足率。簡單說,就是大學生做了不需要大學文憑的工作。從這個角度看,情況完全反轉。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可能找第一份工作慢些,失業率高,但一旦找到工作,大多是需要專業技能的大學級別工作,就業不足率很低,只有16%左右。
而那些藝術專業的研究生,可能找工作快,失業率低,但近一半人最終從事零售、行政或服務員等工作,陷入就業不足的困境。差距很大。有研究表明,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可能決定整個職業生涯的方向。如果一開始沒找到專業對口的全職工作,十年後可能還在這個圈子裡。
薪水
最後看最實在的薪水。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畢業生,職業初期年薪8萬美元,中期可達11.5萬美元。藝術專業呢?從職業初期到中期,年薪只有7.1萬美元。這差距可謂天壤之別。所以,雖然現在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畢業生找工作有點難,但從長遠看,這個學位帶來的經濟回報依然巨大。
計算機專業就業難的原因
為什麼現在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突然這麼難找工作?這是一場完美風暴,幾個因素撞到一起。
科技行業退燒
前幾年,尤其是疫情期間,科技公司瘋狂擴張,招了太多人。現在經濟收緊,開始大規模裁員。去年,科技行業裁員超過40萬人。市場上有很多有經驗的工程師,和剛畢業的大學生競爭,畢業生哪有優勢?過去大公司每年招幾千名計算機專業學生,現在完全反過來了。
畢業生人數暴增
過去十年,學編程的風太強,大學紛紛開設計算機專業,招生人數翻倍。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正好趕上行業收縮,這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能不激烈嗎?
人工智能的崛起
還有更深層、更長期的影響,就是人工智能的興起。現在流行的人工智能工具,已經能做很多初級程序員的工作,如寫基本代碼、找bug、寫文章等。這對有經驗的工程師是好事,能提高效率,但對新手來說,簡直是拿走了他們的入門階梯。過去公司招新手做這些繁瑣任務,邊工作邊學習,現在人工智能都做了,公司自然不需要這麼多初級崗位,想要直接能做複雜任務的人。
科技行業裁員、畢業生人數暴增,再加上人工智能搶飯碗,這三股力量同時發力,把計算機畢業生的求職門檻一下子抬得很高。
文科生的就業情況
那文科生呢?他們的失業率低,是不是就意味著迎來了文藝復興?這說法有點樂觀。文科生的優勢在於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創造力等人性化技能,這些是人工智能很難替代的。而且他們的專業不綁定特定行業,就業範圍更廣,市場營銷、銷售、管理都能做,這讓他們更容易找到工作避免失業。但正如前面所說,代價也很大,就業不足、風險高、薪水低。這更像是激情和薪水的選擇,很多學文科的人是出於熱愛,所以能忍受經濟壓力。
如何看待未來就業市場
聊了這麼多,到底該如何看待未來的就業市場?核心一句話:別再糾結是學計算機還是學文科了,這根本就是個偽命題。一個只懂代碼但說不清楚話的程序員,和一個滿腹經綸但對數字一竅不通的文科生,在未來可能都會遇到瓶頸。那種技能與人工智能協作,能用批判性思維和同理心引導技術人才的能力,才是真正不可替代的。
對學生和家長的建議
對學生和家長來說,選擇專業不能只看熱門程度或興趣,要兩者結合。而且無論學什麼專業,一定要、一定要、一定要爭取實習機會。實習是連接校園和職場的唯一橋樑。如果你是計算機專業,要多學寫作和演講;如果你是文科生,要多學數據分析和編程。如果你是大學,別再搞科技孤立,要迅速改變課程,把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等融入所有專業,幫助學生更好就業。
對公司的建議
對公司來說,別指望招到完美的畢業生,要建立自己的培訓體系,給新人更多機會和耐心。
總之,計算機專業失業率高於藝術史專業,這消息聽起來很震驚,但它只是一個信號,告訴我們就業市場的規則正在改變。這不意味著學技術沒用,而是進入科技行業的門檻更高,對人的綜合能力要求也更高。未來世界不屬於純粹的技術專家,也不屬於純粹的人文學者,而是屬於那些能在代碼和文化兩個世界自由穿梭的人。這可能是就業市場震驚背後,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真相。好了,今天就到這裡,謝謝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