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記錄了一位中年考生,在準備考試時遇到的專注力問題,以及他透過研究和實踐,找到提升專注力的方法。他將分享如何進入專注狀態、如何應對分心,以及如何培養深度專注力。
面臨的挑戰:無法專心
這位考生坦言,儘管他知道如何讀書,但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專心。這並非一時的問題,而是長期以來阻礙他的一大障礙。因此,他希望透過影片,分享自己對以下三個問題的思考:
- 如何進入專注狀態?
- 分心時該怎麼辦?
- 如何擁有深度專注力?
他相信,如果能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想做的事情,將會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專注是一種本能
經過研究,他發現專注是人的本能。只要條件允許,每個人都能進入專注狀態。
全黑實驗的啟示
有一個實驗將受試者關在全黑、無聲的房間,讓他們漂浮在與皮膚溫度相近的鹽水中。結果發現,所有受試者都能在一分鐘內進入高度專注的狀態。這證明了人是喜歡專注的。
社會情境的挑戰
然而,另一個在大學生筆電上安裝監控軟體的實驗卻顯示,大學生平均每65秒就切換一次注意力。這兩個實驗的差異在於,社會情境中有太多事物吸引注意力,而且大學生需要專注的事情往往是比較無聊的。
如何進入專注狀態:電影院的類比
要如何進入專注的狀態呢?他以電影院為例,說明如何打造一個沉浸式的體驗:
- 去除干擾: 電影院是黑暗的,手機必須關機。
- 強制等待: 即使電影內容無聊,也只能坐在那裡等待劇情發展。
- 提供替代: 爆米花能填補一開始的無聊,讓人有事情做,直到劇情進入高潮。
讀書如何應用電影院概念
-
去除環境干擾: 找出會吸引注意力的事物,例如手機或特定的人。
-
回到當下: 透過五感(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受周圍環境,擺脫對過去和未來的擔憂。
-
輕柔地進入工作: 不要太用力或太努力,讓自己漸漸地被書本內容吸引。
面對分心:立即休息,進入發散模式
當讀書時開始分心,看不懂文字,就要趕快休息。休息的方式不能是另一種專注式的休息,而應該是進入發散的模式,例如看窗外、走路或發呆。
-
立刻站起來: 避免坐在原地滑手機或瀏覽網頁。
-
進行發散式活動: 看窗外、散步等,讓大腦放鬆。
擁有超強專注力:生活平衡
要擁有超強的專注力,沒有捷徑,必須調整生活狀態,達到平衡。
注意力架構
將注意力的內容(當下、過去/未來)和使用方式(單一、發散)結合,可以產生一個注意力架構:
-
發散 + 過去/未來: 白日夢,創造性注意力。
-
單一 + 過去/未來: 擔心、計劃,規劃性注意力。
-
發散 + 當下: 旅行,體驗性注意力。
-
單一 + 當下: 專注,工作、學習。
在一天生活中,注意力需要在這四個部分取得平衡。現代人往往過於注重務實的狀態,卻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面向。
避免混淆注意力狀態
避免在想要專注時想著過去和未來,或在想要規劃未來時又陷入白日夢的狀態。這種混亂的生活形態才是無法專注的原因。
總結:提升專注力的三個步驟
-
如何進入專注:
-
去除環境干擾。
-
回到當下,利用五感。
-
輕柔地進入工作。
-
分心時怎麼辦:
-
立刻站起來。
-
進入發散模式。
-
如何擁有超強專注力:
-
生活平衡。
-
推薦實用書籍:《1分鐘終結慣性拖延 短時間完全專注》
如果你覺得以上分享太過抽象,可以參考這本書。作者提供了許多實際應對的方法,例如將煩惱和雜念寫下來,釋放頭腦壓力;定期回顧工作計劃,確保進度。即使書中內容不一定都適合你,但總能找到對自己有幫助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