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讓孩子與父母共享劇場時光
大家好,我是郭耀譚導演。當我們劇場有免費票時,總會邀請父母帶孩子來看戲,這是有原因的。如螢幕上的照片所示,那天攝影師在劇場捕捉到這一幕,我也恰巧目睹。畫面中孩子坐在前排看到舞台上的橋,狗在笑時,他立刻轉頭看向坐在後排的媽媽,仿佛在說:「媽,你看到剛才那有趣的一幕了嗎?」媽媽則微笑回應,似乎在說:「是的,我也看到了,真的很有趣。」此刻,孩子和媽媽在同一時空擁有了共同記憶。正因這種感受,我們認為父母和孩子一起看戲很有必要。
劇場體驗的獨特性
沒看過我們戲劇的孩子和看過的孩子其實沒差別,但我們希望孩子和父母能在同一場所觀看。因為在劇場的特定時空,他們會有共同回憶。這也是我們不把劇情錄成影片或片段放網上供人免費觀看的原因。我們並非吝嗇,劇場從首演起就免費提供。我們更希望,既然是看一場特別的戲,既然是參加家庭活動,這場戲能成為孩子和父母永恆的記憶。
孩子童年短暫,陪伴時不我待
孩子的童年過得很快,我們真正能陪伴他們或他們願意讓我們陪伴的時間很少。我們要工作,孩子要上幼兒園、學校或補習班,生活瑣事繁多,真正能和孩子分享感受、情感交流的時間不多。有些父母被迫把孩子送給祖父母照顧,或一大早就送孩子去學校或老師那,寒暑假見到孩子就像「鬼門關」。孩子進入高中或青春期,可能就不願和父母交流,更願意和同學、同齡人溝通。所以,在孩子小時候,尤其是關鍵時刻,如12歲、6歲,至少3歲時,我們要盡可能陪伴孩子,讓孩子在身邊,增加彼此分享的時間。
有效陪伴,用心交流
有些父母確實很忙,尤其是雙薪家庭,陪伴孩子時間有限。所以在要孩子前,夫妻可商量好,做好規劃安排,盡量把孩子帶在身邊,至少三年。這可能會有些辛苦和犧牲,但孩子前三年很寶貴。若時間實在有限,陪伴孩子時要多和他們交流。比如孩子想玩拼圖,爸爸答應後陪孩子一起玩,和孩子討論拼圖的顏色、大小、形狀及放置位置。而不是丟給孩子100片拼圖,自己在旁邊看手機、電視或做其他事,這和讓孩子玩平板、看卡通、看電視沒區別,不是真正的陪伴。
所謂用心交流,就是在當下和孩子互動,關注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留意他們的行為,及時回應。即使孩子還小,我們不斷回應他們的每個感受和行為,不斷和他們說話,這對孩子很有幫助,就像之前影片提到的父母語言,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對會說話的孩子,我們要鼓勵他們表達感受、想法,討論身邊的小事。吃飯時可交流食物的味道、口感,為什麼喜歡或不喜歡;看卡通時可討論劇情;讀故事書時可探討故事角色、感受、想象,甚至讓孩子編故事。睡前也可和孩子聊聊當天發生的事及感受,父母也可分享自己的感受。
情感交流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過去我為未婚男性做情感心理諮詢時發現,所謂被動、內向、不善社交的男性通常有共同特點。問他們小時候有喜悅或悲傷情緒時會和誰說,大多數男孩回答沒人可說,就藏在心裡。也就是說,他們很少表達感受,更重要的是,父母沒時間和他們分享感受。可能因為父母要在工作和家庭間奔波,或要照顧祖父母,孩子覺得很少有人關注他們的情感感受,父母沒時間和他們交流。有些父母雖在身邊,但因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甚至認為養孩子就是餵飽、不生病、穿暖、有地方睡,孩子還小,哄哄就行。
但養孩子不是養寵物,孩子長大後會尋求存在感,而小狗不會。我們對寵物不好,寵物最多不喜歡我們,但如果孩子的心靈受損或傷害,可能要用一生去治癒。我不是要挖苦或給父母壓力、罪惡感,只是希望父母有時間和機會陪伴孩子時,人在心也在,在孩子關鍵的童年時期,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珍惜當下,把握陪伴時光
未來我們可能有機會討論社區交流的主題,分享我遇到的案例及問題,探究父母的用心陪伴對孩子成長如此重要的原因。所以未來若有機會帶孩子來劇場看戲,即使孩子坐前排,大人坐後排,也請放下手機,專注和孩子一起看戲。戲劇結束後,或許你和孩子有機會分享、討論今天的經歷和故事,未來回憶起這一刻,孩子和你會同時擁有這段永恆的記憶。
家庭成員的關係就像資產負債表,我們要先儲存感情,才能利用這張表,即使沒有利息,至少能利用儲存的積蓄。但前提是要先和孩子儲存情感時間,未來回憶時,才能從情感賬戶中提取可利用的事物和記憶。
最後,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生命中最珍貴、有價值的是什麼?是今天失去但未來還有機會得到的,還是今天失去就再也回不來的?我們都知道,錢沒了未來可再賺,工作丟了未來可再找,錯過和朋友的聚會或重要的電視節目,未來還有機會彌補。但如果錯過孩子的童年、父母的晚年或自己的健康,一旦錯過失去,很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想通這點,就知道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是什麼。所以有機會時,請陪伴孩子,陪伴時,請用心和孩子交流,分享感受,傾聽孩子的想法,分享生活。在有限的陪伴時間裡,在孩子願意和你交流的時候,妥善保存彼此的情感互動,讓孩子回憶起和你的過往時,童年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和回憶在心中交流。
感謝觀看,下次影片再見,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