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裁員經驗分享:從裁員會議到職涯建議
大家好,我剛結束一個裁員會議,心情有點複雜,所以想跟大家聊聊澳洲的裁員情況。
裁員會議的預感
一個小時前,我收到一個會議邀請,與會者包括我們小組成員、老大的老大以及HR。當時我就預感到,這可能又是HR關於人事變動的會議。我分析可能發生的兩種情況:一是我們老大被裁,二是我們整個小組被裁。最後,HR宣布了我們老大被裁的消息。
我經歷的公司裁員事件
這已經是我們公司第四次裁員了。
-
第一次裁員: 在我剛加入公司的時候,公司將所有產品都遷移到雲端,導致一大批負責維護伺服器的 Infra Team 成員被裁掉。
-
第二次裁員: 疫情剛結束時,公司進行重組,Director 級別以上的主管被裁減,公司架構發生明顯變化。
-
第三次裁員: 去年,DBA Team(資料庫管理員團隊)被裁,五個人中裁了三個,包括他們的組長。
這次,裁員的刀終於落到了我們隊上,我們組被裁掉了一個人和我們的老大。
澳洲裁員原因分析
我個人分析,裁員可能有兩種原因:
-
大市場原因: 經濟狀況不佳,通貨膨脹高,失業率居高不下,特別是美國總公司的收益影響。
-
外包公司影響: 澳洲人工成本高,許多IT職位,特別是初級程式設計師,外包給印度或菲律賓等國家,因為他們的人力成本較低。
各國公司裁員文化比較
-
美國公司: 裁員非常殘忍,被裁員當天立刻失去所有權限,並需將筆記型電腦寄回公司。
-
歐洲公司: 裁員前會先與員工商量是否願意調到其他組,如果可以,就協助轉調,或是降級。
-
澳洲本地公司: 公司文化較像家庭企業,裁員前會先與員工商量,通常是因為工作表現不佳或違反公司規定。
從多次裁員中獲得的經驗
-
持續學習: 在IT公司,平均三年就可能學不到新東西,因此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關注市場上的最新技術。
-
職涯規劃: 不要指望在一個公司工作一輩子。應利用業餘時間發展自己的事業,並隨時學習新知識。
-
技術能力: 技術人員通常較難被裁掉,因為他們的工作不易被取代。
-
拓展人脈: 多與同事交流,建立良好關係,以便在需要時獲得幫助。
-
保持警覺: 注意工作量是否減少、專案是否被裁等警訊,並隨時更新履歷,做好求職準備。
-
嘗試轉調: 如果公司不錯,可嘗試與其他組溝通,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給在澳洲職場的朋友建議
-
提升技術能力: 學習市場上最新的技術,讓自己更具競爭力。
-
拓展人脈: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增加自己的機會。
-
擁抱變化: 隨時準備好面對變化,並不斷學習和成長。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