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Elaine的頻道
大家好,我是Elaine,歡迎來到我的頻道。我是一名生活母嬰類的業餘博主,目前在美國舊金山灣區擔任工程師。在這個頻道,我會和大家分享很多關於育兒、生活類的科普視頻,偶爾也會聊一下職場。
聊聊美國就業市場的變化
今天這期視頻,我想給大家拋磚引玉,聊一聊最近美國就業市場的一些變化。以下分享完全是基於我個人的感受和觀察,不代表任何公司或團體的意見。
我從去年開始就參與一些volunteer的mentor活動,今年換了平台,不再是volunteer形式,但能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對工作、職場有困惑的人。最近很多人找我,大部分是entry level,即將畢業或已畢業,甚至工作沒幾年想換工作的人,他們在這個階段非常掙扎。我身邊以及各大社交媒體LinkedIn上也有很多這樣掙扎的案例。
就業市場變冷
我個人感覺,美國就業市場真的在慢慢變冷,而且越來越冷。2015年到2019年我剛入職場時,找工作相對容易,特別是科技崗位,職位多,只要有一定能力、面試ok,就能拿到很多offer。那時各大論壇還會教如何compete offer,即手上有幾個offer時,如何與公司周旋拿到更好的package。當時的策略更多是幫助選擇或競爭出最好的offer。
但現在,除了個別公司還在挖人搶人,大多數情況都有點down grade。原因是市場冷了,越來越卷,職位少,裁員人數增加。一個job posting出來,幾天內就有幾千份簡歷,hr和hiring manager有很多選擇,而且很多是overqualified的候選人。比如原來招junior職位,來面試的是junior的人,現在很多senior level甚至staff level的人來應聘junior level職位,因為各種原因他們需要找工作維持生活,病急亂投醫,導致更多人申請over qualify的職位,hiring manager的選擇就更多了。
裁員成為常態
2023年大裁員開始時,各大知名公司如Meta、Amazon、Microsoft甚至Google都爆出裁員新聞,當時大家都很驚訝,特別是Google裁員一萬多人,規模很大。但最近關於裁員的新聞篇幅越來越小,大家都習以為常。就連之前被認為福利待遇和work life balance很好的LinkedIn也開始裁員,而且這則新聞和post的熱度不如之前大公司裁員。可以看出,大家對裁員越來越習以為常,現在任何一家公司裁員,大家都不驚訝。
我搜了很多風投報告,也證實了我的感受。比如signal fire的報告說,自2019年以來,美國十五家最大科技公司對新畢業生的招聘下降了超過百分之五十。雖然中高級職位在2024年裁員後有小幅恢復,但entry level的職位卻繼續減少。這意味著剛畢業的年輕人或剛入職場一兩年的新人,找工作或換工作非常艱難。很多花了很多錢,在父母支持下完成學業的孩子,畢業後希望找工作還學生貸款或回報父母,現在卻很焦慮。我最近收到很多mentor的request,大部分是即將畢業卻沒找到實習,或已畢業幾個月面試很少,或剛入職場一兩年就被裁員,因身份問題需要馬上找到新工作的人,這些情況給他們造成了很大壓力。
職場發展困難
很多人認為裁員結束,市場就會變好,但從我身邊的數據來看,2025年這半年好像比2024年下半年稍微好一點,但也取決於不同行業,比如生物製藥行業今年可能比較困難。很多人覺得公司不裁員,自己就有grow的希望,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雖然公司不裁員,但大部分公司現在都是zero growth,即人員進出是動態平衡,沒有新的head count。所以如果想往上grow,原來可能上面有更多quota,或上面的人退休騰出位置,但現在上面的人不想退休,也希望有穩定工作,沒有釋放出更多promote的空間。
如果你是IC想成為manager,原來公司增長有head count,團隊壯大,manager和skip manager的scope擴大,人數增加,你在組裡呆得久、能力不差,就可能帶領團隊。但現在大部分公司是zero growth,還提倡flatten the Tier,減少中間層的manager,manager的崗位也減少了,想往leadership和manager走比之前更困難。現在最大可能產生機會的情況是,已有職位因個人或其他原因空缺,你去代替,很難因為head count增多、開發新領域而成為新領域的manager。
我身邊很多朋友是senior staff level,他們在原公司選擇不動,一部分原因是hiring freeze,無法換到其他公司。雖然internal transfer是一個option,但很多公司現在連internal transfer都更激烈。比如我身邊一個例子,一個職位開放,一千多份簡歷中有兩三百份是referral,很多來自internal的employee,hiring manager有很多選擇餘地。大家很多時候被卡在原地,難以上升也走不掉,特別是中年人,往上越來越難,往外又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處於掙扎的邊緣。
工作越來越卷
上述種種情況,歸根結底就是工作越來越卷,回報卻越來越低。工資漲幅遠不及通貨膨脹速度,工作和加班時間卻越來越多。為了job security,可能想產出更多結果證明公司應該繼續保留自己,導致大家越焦慮越卷,市場更toxic。一個職位放出,就有很多overqualify的人競爭,entry level的競爭遠大於senior level,當然senior level及以上人數競爭少是因為這樣的人才也越來越少了。
職場女性和媽媽更難
對於職場女性和職場媽媽來說,可能更困難一些。因為生理原因,荷爾蒙變化會帶來情緒變動。如果正在計劃備孕、已經懷孕或剛生完孩子照顧小孩,會更加困難。我當時是疫情期間,照顧孩子時間相對多,但現在所有公司大部分要求return to office上班,如果家裡有小孩,作為母親很難放下。
面對困境的建議
在這種生活工作壓力下,我們要不斷自我成長和升級。如果無法survive,首先要prioritize家庭和mental health。工作中總有卷不完的時候和同事,要訓練自己的心態,可能不能像junior level的人一樣再卷下去,但有自己的長處。花時間在孩子身上不是沒有回報,可能回報比工作中更大,當然這取決於不同時機和場合。
在競爭激烈、工作很卷、難以換工作的情況下,沒有萬能的標準答案,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所處的環境。原來我反對裸辭在家全職帶孩子,但現在想想,只要是自己認為對現在最好的決定,對自己的career和家庭負責,經過深思熟慮,任何決定都值得尊重和支持。
做決定前,問問自己是否喜歡這份工作,如果能放下一些執念,少加班少卷,是否會更開心。可以先嘗試從這個方向做起,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比如原來想成為一百分的員工,現在可不可以做八十分甚至六十分的員工,這樣的轉變可能不會讓你失業,還能改善心情和家庭照顧。這不僅針對女性,也針對男性。
如果離開崗位還有興趣,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方式保持對行業的敏銳度,比如聽tech talk或了解公司趨勢。如果被迫離職或被裁員,現在最關鍵的是精准定位,而不是廣撒網。每個職位都有很多人競爭,要更精准地分析自己和公司,利用各種connection讓hiring manager看到你的簡歷。最重要的是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有時候慢一點反而能讓節奏和進步更快。
總結
對我們這些職場打工人來說,生活中不只有工作和工資,還有其他identity,比如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家庭中的角色、興趣愛好等,這些都鑄就了我們。不要認為工作是全部,丟失其中某個東西並不意味著丟失全世界,這個時候拼的是心態和毅力。
希望今天的碎碎念對大家調整心情、重新出發有幫助。如果喜歡今天的視頻,別忘了點贊、評論和訂閱我的頻道,我們下期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