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財經速解讀 (2025年4月15日)
前言
各位投資朋友早安,現在是台北時間2025年4月15日早上8:31,我是游庭皓,每天早上開盤前半小時,與各位一起解讀國際財經新聞。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動向
半導體關稅與汽車製造商關稅豁免
川普政府原先預計在週一針對半導體關稅進行談話,但目前尚未有正式消息。然而,川普透露正考慮協助汽車製造商,短期內豁免部分關稅。
-
此消息帶動日本股市中豐田汽車股價上漲。
-
歐洲各大車廠及美國福特汽車的買盤也有所增加。
蘋果公司關稅豁免的可能性
市場關注川普在上週日提及,可能針對全球最大手機品牌商蘋果公司,進行適度的關稅豁免。這是否有利於台商接下來的反彈行情,值得觀察。
關稅通膨的傳導與影響
關稅延緩與通膨壓力
自4月9日宣布,除中國外,其他國家暫緩90天的對等關稅後,關稅通膨的傳導時間線被拉長。目前僅10%的基準關稅,對內部通膨壓力有限。
-
上半年囤貨潮可能抵消下半年的通膨情況,導致通縮壓力。
-
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關稅通膨預期發酵後,通膨與通縮因素將交錯影響。
不同產業的價格調整空間
目前研究顯示,紡織品、傢俱和塑橡膠製品等終端市場競爭激烈的產業,價格主導力較弱,售價調整空間相對有限。尤其在東南亞和墨西哥均有相關產能。相反,電子零組件只要不漲價,基本上難以引起新一波的通膨失控。
iPhone 關稅豁免的影響
市場關注美中貿易戰是否可能針對全球最大手機品牌商 iPhone 予以關稅豁免。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為 1,435 億美元,進口額為 4,389 億美元,貿易逆差高達 2,954 億美元。對電子零組件進行適度的關稅豁免,可能佔據一半以上的貿易逆差。
蘋果公司的產能布局
不同產品的產能分布
蘋果公司不同產品的產能分佈各地有所不同:
-
iPhone: 85%在中國市場進行供給組裝。即使產能轉移至印度,也可能是 I17 或 I18,I16 基本上離不開中國。
-
MacBook: 整體在中國的產能佔比 75%,勉強可以應付印度市場。
-
Airpods: 主要在越南組裝,90% 在越南,僅剩 10% 在中國。
-
Apple Watch: 100% 在中國進行供應組裝。
-
iPad: 95% 在中國。
因此,蘋果公司僅有 Airpods 能立即應對當前的關稅,其他產品在 I17 推出時可能產生極大衝擊。
NB產業的挑戰
全球 NB 市場幾乎 70%-80% 在中國進行組裝。雖然 2018 年後有供應鏈出走,但主要屬於傳產制鞋紡織類,高精度電子零組件組裝仍留在中國。
印度製造的挑戰與鴻海的布局
印度工廠的效率問題
儘管印度股票市場大漲,外資大量投入,但印度工廠的效率與中國工廠相比仍有差距。中國人力成本雖已是越南的 1.5-2 倍,但中國的生產效率相對較高。
鴻海在印度的投資
鴻海有意在印度北部設立新一輪生產基地,面積約 300 億畝,目前處於早期階段,主要為應應蘋果供應鏈要求。鴻海過去在印度的投資效率相較中國市場並未如預期。
關稅差異與產地洗牌
目前智慧型手機或智慧手錶基本稅率為 10%,中國生產則為 20%,主要來自 301 條款及對等關稅。鴻海作為橫跨中台印等地的代工大廠,面臨產地洗牌。
川普政府的策略與中期選舉考量
安撫與敲打並行
川普政府一方面安撫消費者,承諾豁免汽車零組件關稅,另一方面敲打製造業。此舉旨在豁免手機、筆電、汽車製造業等消費終端產品的通膨壓力,避免引發民怨,為一年後的中期選舉做準備。
針對戰略技術的長期策略
川普政府針對攸關國安或戰略關鍵技術的晶片產業,明顯將透過持久的關稅戰和原產地溯源審查,強化產業鏈從亞洲撤離。USMCA 的保護使在墨西哥設廠的誘因更高。
各國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進度
東亞三國的談判現況
台灣、日本、韓國目前都在與美國進行第一階段的貿易談判。行政院正把握90天的緩衝期,爭取改善對等關稅待遇。
台灣產業的影響評估
行政院保守預估,台灣工業產品出口到美國可能衰退 26%,影響製造業產值 5% 和 12.5 萬就業人數。產業類別多元,從電子資訊、機械到運輸,整體影響產值幅度約 3-14%,取決於行政院談判的關稅稅率。農業部分壓力龐大,若被課徵 32% 關稅,競爭力將下降。
-
茶葉可能改買英國,吳郭魚和鱸魚可能改買巴西,鬼頭刀可能改買厄瓜多。
-
台灣可能只剩下鳳梨酥等有品牌競爭力的產品。
農業部的保守預估
農業部預估,蝴蝶蘭每年需負擔 3.2 億元,茶葉增加 1.1 億元,毛豆增加 1 億 884 萬元,吳郭魚增加 4 億 6,000 萬元,鬼頭刀影響 1.1 億元,鱸魚增加 6,900 萬元。
台灣出口的現況與展望
三月出口爆量
雖然產業面臨變動,但台灣 3 月份的出口高達 495.7 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年增幅連續 17 個月走紅。這反映庫存通道的上行路徑,來自關稅戰的囤貨潮。
財政部的預估
財政部預估 4 月份的出口金額約在 374 億至 393 億美元之間,年增幅約 3-4%。但由於 4-6 月仍有對等關稅的拉貨潮,預估 4 月出口可能不比 3 月高,但仍高於去年平均水準。
高科技產品的出口支撐
資通訊產品的出口表現強勁,1-3 月份年增幅達 42%。化學品或塑橡膠製品表現較弱,電子零組件成長 15%,機體電路成長 16%。
出口與進口的領先指標關係
3 月份的進口額為 426.2 億美元,同樣是歷年單月新高。這也顯示由於拉貨潮,台灣需不斷進口半成品或原物料進行組裝。
進出口額的展望與警惕
全年進出口額創新高預期
2025 年的進口額和出口額預計將創下歷史新高。是否只是把下半年的貨提前備足,值得警惕。
對主要國家出口的地區差異
對歐洲出口減少,但對墨西哥的出口在 1-3 月份年增幅高達 237.5%,所有貨物都往墨西哥運輸。一方面避免 USMCA 的關稅變動,另一方面趕快運到美國本土附近組裝,以避免 90 天後的關稅戰。
庫存循環週期的挑戰
加權指數大幅回檔,與外銷訂單年減服務的庫存循環調整期不符。現在外銷訂單高速成長,但加權指數卻因關稅戰而大跌。建議適度參與川普政策引發的衝突,並規劃資金等待景氣衰退期。
全球產能分散與美國本土投資
鴻海與其他廠商的產能轉移
鴻海正將大量廠區移交到印度和墨西哥,並預估將在美國進行新一波投產。廣達、仁寶、緯創、緯穎、英業達等廠商也有在美國設廠的計畫。
短期政策與海外產能
大部分廠商的產能仍在海外,短期內回到美國市場難度較高。部分廠商直接調升產品價格,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索尼PS5漲價的影響
日本遊戲機大廠索尼調升各地 PS5 主機售價,預計下一波漲價潮將在美國 90 天後上路。通膨情緒傳導將成為市場主流觀察方向。
新台幣匯率走弱的因素
美元走弱與國際熱錢贖回
新台幣匯率走弱主要來自美元短期走弱,而非外資準備大買台股。台灣投資人因缺乏資金而贖回美元,換回台幣,導致台幣走升。
外銷訂單與ETF買盤
外銷訂單表現良好,台幣升值,可能代表 ETF 的買盤仍將持續。
台灣薪資的變化
實質薪資翻正
主計處公布 2025 年 2 月台灣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為 4.7296 萬元,年增幅 3.02%,實質薪資已經翻正。
加班工時與加班費創新高
1-2 月的加班工時和加班費均創下歷史新高,反映市場概況良好,對台北股市短期基本面有拉抬效果。但需警惕是否為透支下半年訂單。
日本與歐洲的談判困境
日本與美國的談判僵局
石破茂不願意倉促妥協川普的關稅談判,日本與美國的談判似乎陷入僵局。美國要求日本開放非關稅壁壘,日本內部需更多溝通。
-
美國要求日本對進口車輛有獨立的安全標準審查制度,增加外國車的進入可能性。
-
美國要求日本移除對電動車的補助金、充電基礎設備的規格歧視。
-
美國要求日本開放稻米市場,允許美國稻米公平競爭。
-
美國要求日本移除牛肉特定部位的限制,允許進口美國內臟。
-
美國要求日本取消豬肉高關稅制度。
-
美國要求日本詳細標示農藥和添加物。
-
美國要求日本移除皮革和鞋類的進口配額。
-
美國要求日本全面開放智慧財產權、郵政、保險、教育、數位市場。
歐洲與美國的談判困境
歐盟執委會於 4 月 14 日與美國進行新一輪洽談,但歐盟出現重新進口俄國天然氣的呼聲。為避免關稅戰導致通膨傳導,歐盟可能重新進口俄羅斯天然氣。
烏俄戰事的僵局
儘管國際社會譴責,但俄方持續性操作模糊停火條款,拒絕歐洲維和監管,烏俄戰事仍相當惡劣,前線每週有上百名平民和士兵死亡。
歐洲人抵制赴美旅遊
歐洲人抵制赴美旅遊,赴美旅遊人數驟降約一成七,以表達對美國政策的不滿。
川普的總體策略
中國市場的圍堵與供應鏈的回流
川普政府借由市場不確定性來圍堵中國市場,將供應鏈從中國和東亞市場回流到美國本土。對歐洲和日本,主要目的是打破不公平的貿易關稅。
談判策略:先喊高價再妥協
川普政府的談判策略是先喊高價,再適度妥協,例如豁免汽車製造商的關稅。這將形成 2025 年美國股市的紛紛擾擾。
美國股市表現
美國四大指數上漲
-
道瓊指數上漲 312 點,0.78%,收在 40,524 點。
-
標普上漲 42 點,0.79%,收在 5,405 點。
-
納指上漲 107 點,0.64%,收在 16,831 點。
-
費半上漲 12 點,0.31%,收在 4,003 點。
投資策略與風險貼水
衰退預期與總經判斷
美股下跌引發市場衰退預期。但利潤和數據顯示,目前處於景氣擴張格局,甚至因囤貨潮而擴張更快。短期走勢難以預估,應依循週期而非週判斷。
聯準會的降息空間
聯準會前主席沃勒表示,若再次實施對等關稅,聯準會有景氣降息的流動性空間。這意味著對等關稅並未引起通膨預期全面失控,更多反映市場流動性風險。
川普的影響與過去的成功案例
川普過去曾兩次成功逼迫鮑爾降息。第一次是 2019 年的美中關稅戰和景氣趨緩,鮑爾採取預防性降息。第二次是 2020 年的新冠疫情流動性恐慌,聯準會隨後直接 QE。這次是否會成功,值得留意。
川普的健康狀況
白宮醫師的體檢報告顯示,川普身高 190.5 公分,體重降至 101 公斤,BMI 降至 28,血壓 128/74,心率 62,體能狀況良好。不抽煙不喝酒,精力旺盛,可能對市場產生影響。
風險貼水的提升
恐慌指數大幅拉升,意味著市場對股票或債券有進一步要求的風險貼水。投資人要求較高的報酬,以彌補高風險。
應對策略:低基期買進
選擇買在低基期、景氣恐慌期、景氣衰退期,以獲得更高的風險貼水。
結論
今天的節目分析了川普政府的政策動向、各國的貿易談判進度、台灣出口現況與展望、以及投資策略。感謝各位投資朋友的收聽,祝大家開盤順利,操盤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