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缘起与背景
在研究过程中,我添加了超过 20 位 PUA 导师和学员,朋友圈变得丰富多彩。通过观察他们众多相似却又不同的照片,发现仅靠光鲜亮丽的照片不够,还需注重内涵展现。历经一年多研究大量照片后,我总结出咖啡馆、书店、小提琴、红酒之旅、高尔夫球场等场景,这些是男孩们在朋友圈精心美化后的自我包装与呈现。
大家好,我是刘海平。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分享关于情感专家的研究。首先,请允许我提几个问题。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大家是否使用过互联网,比如相亲网站、左右滑动表示喜好的手机应用?开始约会后,是否偷偷搜索过约会技巧,或分手后如何走出痛苦?若未曾恋爱,是否在书店或网上读过情感专家的书籍,或无意间看过情感专家的视频?
我们身处变革时代,变革愈发艰难,常伴随着痛苦、焦虑、冲突与困惑。婚姻焦虑似乎成了多数人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担忧,且带来伤害。2015 年我读书时,反复看到“剩女”一词。据教育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剩女”指超过社会普遍认为的正常婚龄仍未婚的女性,一般指 27 岁以上的单身女性。
女性情感专家现象
热衷于谈论“剩女”并想帮她们脱单的,多是自称为专家的情感顾问或培训导师。他们活跃在各类电视节目、报刊杂志、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还开设情感咨询公司,咨询服务售价数万元。
其中,面向女性最受欢迎的情感专家是 Ayawawa。2009 年至 2017 年,她共出版九本书,本本畅销,在微信公众号上的问答文章几乎篇篇阅读量 10 万+。她在书中称,根据美国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所谓的爱情是精心计算的价值匹配,本质上与动物繁殖行为无差。动物和人类都想繁衍健康美丽的后代,所以女性要提升择偶价值;同时,因男性本能想延续基因,怕后代非亲生,女性要降低男方的不确定性,需温柔、嘴甜、善崇拜,穿着不过分暴露,野心不能太强等,以获取男方信任,让其自由投入并满足要求。
有记者给 Ayawawa 书中多次引用的进化心理学创始人 David Bass 发邮件,询问他对 Ayawawa 理论的看法。Bass 教授回复称,Ayawawa 对进化心理学的解读没错,长期来看,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外貌,女性比男性更看重地位资源,这已被反复证实,是事实。但我想问,这些事实,尤其是过去的事实,应成为未来婚姻的指南吗?即便有涵盖 37 种不同文化、超万人的实际研究,也未考虑到在资源丰富社会中女性获取资源困难这一因素对女性策略的影响。若女性能获得平等地位和资源,择偶时是否还会把男性的地位和资源放首位?真正的自我改变并非性别,而是不同性别的处境。显然,情感专家不想质疑社会环境或这种处境对人们策略的影响,他们只是将所谓的描述性科研成果立刻转化为包装。
女性情感咨询公司实地研究
2016 年,我找到一家婚姻咨询公司(简称 F 公司)开始实地研究。进入 F 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巨大的标语:“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公司里很多情绪不佳的人,在 F 公司网站上却都被标为专业专家,在每通看不见的电话里,都被来访者称为老师。
F 公司创始人 C 先生在接受我采访时说,几年前创业时想培训男性,但即便公司宣传策略针对男性,寻求情感咨询服务的仍有 70 - 80%是女性。于是 C 先生果断转向女性市场,将公司重组为女性培训和咨询机构。短短几年,他发现最赚钱的业务是挽回前任和击退小三,且市场需求巨大。
为在短期内快速扩张公司,F 公司推出 21 天情感咨询培训项目,我实地参与了该项目,学习如何成为情感专家。培训项目包括三部分内容:国内家庭婚姻顾问相关的两本教材;F 公司真实客户的咨询案例分析与总结;所有学员都要进行电话咨询。
培训中,我发现第一部分内容在整个培训中占比越来越少。我问培训导师原因,他们说教材虽好,但对实际咨询没用,只需看书拿证,让简历更好看,真正重要的是公司基于数千客户真实咨询案例总结的内容。
F 公司根据真实案例调查总结出一套万能模式,让所有顾问在了解客户情况后,将其需求归入四类之一:摆脱单身、提升自我、维持婚姻或挽回前任。每类都有一套非常详细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流程,C 先生称之为亲密关系咨询工业化。他自豪地说,公司一切都流程化,情感咨询和顾问培训都有标准流程,顾问只需坐在电脑前,将设计好的万能模式内容读给来访者听。
女性寻求情感专家帮助的原因
观察大量情感咨询后,我发现国内的情感挽回咨询与我想象中咨询师面对夫妻或亲密伴侣三人面对面交谈完全不同。国内情感挽回咨询常是亲密关系中的一方出轨、提出分手或离婚后,另一方情绪崩溃、极度焦虑,向情感专家寻求帮助,且来访者多为女性,咨询通常在线上或电话进行。
女性总向情感专家寻求帮助,主要原因之一是两性在情感训练体系上的差异。男性从未被期望承担情感劳动,甚至被期望压抑和隐藏情绪;而女性从小被教导要关注家庭,在亲密关系中确认自身价值。所以一旦关系出现问题,女性自然觉得有责任修复和挽回。
另一个更实际的原因是离婚对女性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和成本。F 公司有位顾问处理过大量家庭主妇来访者,她分享说,这些来访者发现丈夫出轨后常陷入两难,一方面因被背叛和伤害想离婚,另一方面因放不下孩子且没有经济来源无法离婚。婚姻中,女性的家务和育儿劳动几乎无偿,那些在婚姻中放弃工作成为家庭主妇的女性,若离婚后要重返劳动力市场或再婚,面临的困难比男性高得多,这也导致情感挽回咨询中,另一半似乎完全被豁免。
我问这些顾问为何不尝试伴侣治疗,他们说在中国很难让男性付费学习这些内容,且当前情感咨询逻辑是谁痛苦、谁付费、谁改变。所以我们看到大量女性来访者在咨询师指导下,按模板开始这一过程,分析自己的爱情和家庭类型,将自己的情感模式问题化,然后开始情绪管理和自我提升,把自己训练成低需求的伴侣。
女性来访者的具体作业
首先是非常彻底的自我提升分析。顾问会带来访者回顾原生家庭的困难,得出初恋不是安全型爱情,常是强迫型爱情的结论。强迫型爱情被认为是有问题的爱情类型,通常由童年时照顾者回应和关爱不足,或之前不愉快的亲密关系导致。情感顾问会向来访者承诺,只要跟着做这些作业,爱情仍能改变。
然后开始写情感日记,每天至少记录五件具体事情,并分析自己的情绪得分。还要列出幸福清单,记录生活中的幸福,记录为自己做的好事,提醒自己继续恢复。此外,还需锻炼和大量阅读,比如《爱的五种语言》《非暴力沟通》等,并写读书笔记。
情感专家视角下的训练
在情感专家和情感顾问眼中,训练几乎像人生的一场考试,一场必须赢的游戏或战争。所以我们常从他们口中听到战术、新方法、技巧等词汇。任何进化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原生家庭等理论,在他们看来都只是工具。他们希望人们相信,亲密关系有规则可循,风险可控制,问题付费就能让专家解决。
当这些情感专家贩卖婚姻焦虑和情感信息时,其实是在教人们将亲密关系中的得失可视化,在这个可视化和计算的过程中,扭曲了自己和对方。这是在理性工具指导下的爱情和婚姻,执行的任务是解决问题,无需思考其他。
男性 PUA 现象研究
发现情感咨询行业消费者多为女性时,我感到有些难过。因我研究的是异性恋关系相关的情感咨询,显然缺少了一些人。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针对男性的情感咨询服务,找到了新的研究领域——PUA(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
近年来,网上有很多 PUA 案例,多涉及精神操纵、自杀指令、自杀鼓励等极端行为。除这些极端案例,我们还需注意 PUA 大趋势背后,有一些普通男性学员并非为实现百人斩或恶意推倒女神的目标,他们只是想找个女朋友,并无恶意地学习 PUA。我也想了解中国 PUA 大趋势背后是否存在大量男性气质问题,以及他们在婚姻中面临的困难。
起初,我在一个叫“坏男孩”的应用上学习了很多 PUA 课程,但这不够,我需要接触真正的 PUA 学员。于是我找到一家小型在线培训公司(简称 W 公司),其口号是“做你的情感管家,帮你实现情感自由”。我到 W 公司时,他们正在给 20 多个年轻男性进行在线培训。
这门课程长达 10 个周末,学费近 8000 元。W 公司负责人告诉我,来上课的男孩有几个是富二代,但除富二代外,大多是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年轻男性,收入约 1 万元,他们不擅长打扮自己,也不知道如何与女孩交流。
W 公司 PUA 课程内容
W 公司课程的魅力在于:
-
外貌大改造:从发型、穿着到锻炼塑造理想男性身材,还有很多细节内容,如如何修眉、剪指甲、选袖子、打领带等,这些男孩要从头到脚学习如何做一个精致的都市男人,课程中还需提交改造前后的照片作为作业。
-
朋友圈展示面建设(DHV,Demonstration of Higher Value):W 公司培训导师会提供 5G 干货,即导师们与各种女孩聊天的经验,教这些男学员如何有品味地拍照、编辑图片等。
-
实践环节:W 公司要求学员借助“摇摇”或附近的陌生人等,在网络交友平台和微信上练习所学技能,每周至少邀请 7 - 10 位女性在线聊天,并与 7 - 10 位女性线下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课程中,W 公司培训导师从未批判过自己教 PUA,他们强调是在给年轻男性正能量,教他们如何展示高价值,以便轻松拿下女神。
PUA 学员的自我包装与焦虑
研究期间,我添加了 20 多位 PUA 导师和学员,观察他们相似又不同的照片,发现不仅要照片光鲜,还得学会让照片有深度,避免太刻意。比如有张典型照片,从侧面展示手镯、皮带、鞋子、眼镜等奢侈品。
一年多后,看了太多照片,我总结出咖啡馆、书店、小提琴、红酒之旅、高尔夫球场等场景,这些男孩在朋友圈进行深度美化后的自我包装与呈现。因为 W 公司培训师告诉他们,无论是探索世界还是寻找真爱,都要把在任何平台遇到的女孩留在微信上,否则无法进一步发展。女孩加微信后,第一步就是看朋友圈,若朋友圈没价值和亮点,女孩自然不会感兴趣。所以这些 PUA 男孩非常重视打造高价值朋友圈。
给大家展示一些更有趣的内容,有三张照片让我印象深刻,出现在我朋友圈八个月了,我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整理实地数据时发现,很多学员都用了相似公式,比如在泳池边努力拍照,从背后拍,这是典型的展示高价值公式。
研究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有些 PUA 男孩质疑我,说我这么朴素,连妆都不化,怎么研究 PUA。我意识到对他们来说,研究有另一层含义。有次我也尝试练习高价值展示,去同一地点拍照,显然遇到的人决定了我的样子。
这种高价值展示背后是一系列需要努力的人物设计和呈现,且这种设计和呈现后,这些男孩常体验到无尽焦虑。比如发朋友圈后,会反复查看有多少人点赞、留言。这些 PUA 男孩相信,只要活在朋友圈,就能吸引潜在女友,他们似乎都想打造更理想化的男性气质,而这种男性气质显然基于消费主义,基于一种通过消费的社会流动。
消费主义与男性气质、亲密关系
20 世纪以来,爱情与休闲消费、高级行为礼仪等各种社会区分联系在一起。人们几乎到了必须以金钱为基础追求和享受个人消费,才能体验真爱和浪漫的地步。消费主义盛行时,很多女性倾向于选择浪漫,而这种浪漫已成为休闲消费、富有和闲暇的代名词。
这些刚进入社会、没有经济资本的年轻男性,在这样的消费主义训练领域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只能转向寻求文化资本,或 PUA 教的“B 格”和套路,来假装自己有某种资本。若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理解 PUA 的“B 格”,会发现其实是将本应慢慢形成的文化资本压缩到几个月。
这种学习对 PUA 学员有用吗?我曾问 PUA 男孩是否会推荐这门课程给其他男性,他们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犹豫。有个建筑师男孩说很有用,因为提高了个人社交技能和品味,增加了自信,但这个富有和闲暇的过程需要大量投资和自律。也有男孩说不想让别人,尤其是未来女友知道自己学过 PUA。还有个男孩说,不管有多少技巧和套路,在大城市买不起房,一切都白费。
显然,这种 PUA 培训虽帮助这些男孩接触到更多女性,提升了自身男性气质,但也增加了他们的焦虑。在我的 PUA 研究领域,有个叫 William 的男孩让我印象深刻。
William 的故事
William 接受我采访时,我们出去见面,点了咖啡和甜点,但他坚持不吃任何甜食,咖啡也不加糖。他说最近在跟着私教增肌,只能吃水煮鸡胸肉和蔬菜。我当时称赞他很自律,William 笑着说,如果自己都不努力,还能有什么。
我问 William 学了这些技巧后,约会时是否实践过,他的回答让我很意外。他说学了所有技巧,但根本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用,自我提升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他每周要读两本书,还要健身,想到周末要邀请女孩出去,至少得提前两小时计划和安排,就不想约会了。
从 William 的描述可以看出,PUA 教的“B 格”和套路其实是一个更大的自我帮助行业,自我提升其实是资本主义伪装下的自我提升,是自我提升的自我提升。
我问 William 除了这种自我提升,如何看待“B 格”这件事,William 说有时觉得自己几乎精神分裂,因为怕分不清爱他的女孩是因为他的“B 格”还是仅仅因为他本人,更怕“B 格”成为他的一部分,让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残酷的乐观
劳伦·贝兰特在《残酷的乐观主义》一书中写道,在新自由主义社会,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其承诺的繁荣、向上流动和稳定的亲密关系。在当今中国,我们也面临类似困境,婚姻是人们前进或稳定的渴望,但对大多数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男性来说,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为了玩这个游戏,他们只能寻求文化资本的暂时甚至虚拟呈现。
他们相信只要学会在朋友圈展示高价值,学会约会女孩的技巧和方法,未来就能找到亲密伴侣,过上好日子。但显然,这种乐观是极其残酷的。因为朋友圈的高价值展示并没有给这些年轻男性带来 PUA 培训所承诺的情感自由或美好未来,可能只会导致无尽的自我提升和难以言说的痛苦。
去年夏天,我试图联系一些前 PUA 男孩进行后续采访,不幸的是,有些男孩已经离开城市,有些不想再见到我,最后只有 William 答应见我,他说自己感到精神崩溃。
2017 年我们第一次采访时,他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这是他第一次正式接触女博士,从人文聊到社会学,再到哲学,收获很多。这条朋友圈可以解读为我成了他展示高价值的工具,但说实话,那天下午和他聊天我也很开心。五年后,William 的肌肉更发达了,但也更悲观。我问他未来打算,他说 35 岁会回老家,现在还在这个城市想多赚点钱,赚够钱就回老家买房,然后考虑要孩子。
共同的叙事与情感结构
在我的研究经历中,遇到了很多人,有把进化心理学当培训指南的女孩,有愿意花大价钱寻求家庭帮助的人,有找不到女朋友学 PUA 的男孩,还有所谓的情感专家。在与他们的采访和互动中,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叙事,即我们所谓的整体情感结构:我无法改变规则,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规则,努力成为规则中的赢家。面对结构性困难,他们积极寻求个体行动,希望改变自己的处境;面对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感到无助时,对自己采取的行动又充满乐观的鼓舞。
即使在西方更成熟的伴侣治疗体系中,当我像批评情感专家一样批评时,当一些情感专家向往西方伴侣治疗时,它真的会是一个更好或更有用的选择吗?社会学家埃洛斯已经给出了否定答案。他认为在西方,伴侣治疗师将沟通作为解决所有婚姻问题的手段,但这种沟通必须在伴侣治疗师的帮助下完成。伴侣治疗师认为提高沟通技能可以解决亲密关系中的大部分问题,但埃洛斯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是社会和性别不平等。
举个简单例子,当一个女人说丈夫不帮她做家务时,伴侣治疗师可能会建议她用更好的方式表达希望丈夫分担家务。然而,所谓的沟通技能提升,其实是家务本身背后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即使这些伴侣治疗师说服人们相信他们的爱情和沟通技能,能获得更好的亲密关系,但对于人们的整体爱情生活,他们并没有得到任何动力。
情感专家行业的变化与年轻人的态度
我的整个研究已经进行了六七年。今年夏天他们找到我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情感专家已经成为过去。一方面,代表 IOO 的婚姻专家已不在;很多 PUA 公司被关闭,像“坏男孩”这样的应用也被禁止。2021 年 12 月,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增加了禁止通过精神控制伤害妇女的规定,这意味着 PUA 是违法行为。
同时,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在与年轻人的互动中,我常感受到社会的变化。我从 00 后学生那里学到一首打油诗:“智者不入爱河,冤种重蹈覆辙,寡王一路硕博,我们终成富婆。”作为 80 后,我能从 00 后身上感受到,他们虽仍渴望爱情,但已非常明确地害怕婚姻和欲望。
六七年过去了,我们的整体情感结构似乎从婚姻是大多数人生活中必须的,变成了现在半真半假的笑话:不婚不育,保持安全。曾经,我 30 岁因未婚被嘲笑为剩女;现在,我因已婚被嘲笑为已婚妇女。似乎年轻人对家庭和婚姻不再感兴趣,残酷的乐观主义对他们不起作用,相反,他们形成了一种躺平或摆烂的乐观主义。
情感资本主义时代
2019 年中国离婚率上升到 3.4%,离婚对数与结婚对数之比达到 43.86%,即 2019 年每 100 对新登记结婚的夫妻中,有 44 对选择离婚。随着离婚率上升和不婚不育趋势的兴起,我们进入了情感资本主义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情感已成为可以评估、检查、协商、计算和交易的实体。
在转型期,亲密关系非常脆弱,这种脆弱似乎在情感咨询中找到了暂时的落脚点,但也让情感咨询发展出异常商业化的模式。在商业化的情感咨询中,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成了痛苦的自我,需要不断改变、提升和实现自我,才能重新进入市场。
我们显然处于齐格蒙特·鲍曼所说的咨询和广告的天堂之下,甚至在亲密关系中继续追求表现,要求不断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即使亲密关系没有问题,我们可能也想要更高层次的情感浓度和更多的情感价值。
走出困境的可能
我们有可能走出这个充满欺骗和自我欺骗的困境吗?有可能拥有一种不那么工具化和城市化的亲密关系吗?在准备这次演讲的过程中,我也和 00 后学生分享了演讲内容。
有个学生告诉我,按照现有的合理观点,情感专家或情感咨询必须回应甚至解决一些人的真实需求,而这个真实需求可能是我们长期缺乏的情感教育、性教育、性别教育。确实,从 80 后到 00 后,20 年过去了,我们在这方面似乎没有太大进步,反而从曾经的积极进取变成了现在的内卷。
然而,在爱情和亲密关系中,完美主义往往无效。自我提升越多,不一定能带来更好的关系,甚至更好的亲密关系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为避免走向虚无,在今天演讲的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回忆过去亲密关系中自我与他人的碰撞,以及这种碰撞带来的不确定性、自我的困惑,甚至痛苦。其实,这也可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经历,是让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看到自己、了解自己、拥抱自己的经历。爱情中这种正常状态的混乱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我们不一定非要用工具和理性去避免和控制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