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完整集】🇸🇬新加坡老人不爱退休?| 薪金补助如何推动乐龄人士延长就业?| 鼓励长者工作的背后真相是什么?!| Why Don’t Singapore Seniors Retire? #sgnews

🇸🇬新加坡樂齡人士不退休?薪金補助、延遲退休政策與長者就業真相大公開!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揭秘新加坡獨特「樂齡人士」現象!為何新加坡大媽不跳廣場舞、大叔不去阿公店?本摘要將深入探討新加坡人延遲退休的真相,剖析其背後的經濟、社會與文化因素,以及政府如何鼓勵並支持樂齡人士繼續工作。「退休」在新加坡的定義與傳統觀念大相逕庭!

Quick Takeaways:

  • 新加坡政府鼓勵樂齡人士就業,提供企業補助,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 新加坡人預期壽命延長,加上教育程度提升,促使延遲退休成為趨勢。

  • 「樂齡人士」不僅能經濟獨立,更能從工作中獲得尊嚴與快樂。

  • 政府推出樂齡補助計畫,幫助低收入長者,確保基本生活。

  • 中國與美國亦有延遲退休的討論,維持工作活動似乎是全球趨勢。

在新加坡,「退休」不一定是人生的終點。繼續工作不僅能增加收入,也能保持身心健康。究竟是努力工作為了退休,還是為了不退休?

新加坡的退休現象:大媽不跳廣場舞,大叔不去阿公店?

許多人認為退休是人生奮鬥的終點,是享受美好生活的開始。然而,在新加坡,退休卻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新加坡的大媽不跳廣場舞,大叔也不去阿公店,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是否意味著新加坡人並沒有真正退休?

退休:經濟運作的概念

退休不僅僅是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更是一個經濟運作的概念。在一些失業率高的國家,鼓勵年長者提早退休,將工作機會讓給年輕人,甚至能緩解就業問題。

新加坡長者持續工作的原因

  • 經濟考量: 一位在茶樓工作70歲的阿姨表示,出來工作比待在家更有利可圖。送貨公司也需要雇用年長的員工,因為他們能獲得更多聘請外籍勞工的配額。

  • 政府鼓勵: 政府認為長者出來工作比在家看孫子更好,既能充實生活,又能賺取收入,避免賦閒在家。

  • 維持尊嚴和活力: 新加坡人發明了一個詞彙「樂齡人士」,意指快樂的長者。持續工作能讓他們保持頭腦清晰,並從工作中獲得尊嚴和意義。

新加坡政府的相關政策

為了鼓勵長者繼續工作,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多項政策:

  • 樂齡補助計畫: 為低收入且缺乏家庭支持的65歲以上長者提供現金補助。

  • 提高退休保險: 加強退休保險,並推出各種計畫,為年長員工提供更多工作機會。

  • 僱用年長員工的補助: 僱用60歲以上員工的雇主,可以獲得薪資補貼(最高可達薪資的8%)。

延長退休年齡:反映預期壽命的增長

新加坡統計局2024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新加坡居民在2023年的預期壽命為83歲。2023年達到65歲的居民,預計還能再活20.7年。 延長退休年齡,是符合社會趨勢的決定。

退休是個人選擇

  • 工作帶來活力: 新加坡大使徐同美教授(86歲)認為,在新加坡的長者生活在一個黃金時代,能夠在86歲高齡繼續工作是一種幸運。工作能給予生命尊嚴和意義,並保持大腦的靈活度。

  • 靈活的退休制度: 新加坡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3歲,重新聘用年齡為68歲。到2030年,退休和重新聘用年齡將進一步調整至65歲和70歲。

新加坡勞動市場的變化

由於政府的鼓勵和長者自身的需求,新加坡年長勞工的就業率持續上升。

  • 55歲至64歲勞工的就業率從2019年的67.6%增長到70.6%。

  • 65歲至69歲仍在工作的長者比例,也從44.6%增加到47.5%。

另一方面,一些新加坡年輕人卻開始規劃提早退休,追求更早的成就感。這種現象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東西方價值觀的融合

在西方,孩子成年後通常獨立生活,不依靠家庭。而在東方,家庭觀念強烈,長者與年輕人同住,共享天倫之樂。 新加坡融合了東西方的價值觀,既強調長者的獨立性,又重視家庭的溫暖。

全球趨勢:延遲退休

即使在中國,也需要長者繼續工作。中國預計從2025年1月1日起,逐步延長退休年齡。 美國學者研究表明,延遲退休能改善財務狀況,因此建議延長工作年齡、增加收入並降低期望。

結論

工作與否、退休與否、何時退休,都是非常個人化的選擇,可能也受到環境的影響。重要的是,無論做出何種選擇,都要感到快樂和心甘情願。 如果選擇退休,就要安心退休,保持身心健康。 無論如何,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才是最重要的。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Related Summaries

No related summaries found.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