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退休現象:大媽不跳廣場舞,大叔不去阿公店?
許多人認為退休是人生奮鬥的終點,是享受美好生活的開始。然而,在新加坡,退休卻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新加坡的大媽不跳廣場舞,大叔也不去阿公店,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是否意味著新加坡人並沒有真正退休?
退休:經濟運作的概念
退休不僅僅是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更是一個經濟運作的概念。在一些失業率高的國家,鼓勵年長者提早退休,將工作機會讓給年輕人,甚至能緩解就業問題。
新加坡長者持續工作的原因
-
經濟考量: 一位在茶樓工作70歲的阿姨表示,出來工作比待在家更有利可圖。送貨公司也需要雇用年長的員工,因為他們能獲得更多聘請外籍勞工的配額。
-
政府鼓勵: 政府認為長者出來工作比在家看孫子更好,既能充實生活,又能賺取收入,避免賦閒在家。
-
維持尊嚴和活力: 新加坡人發明了一個詞彙「樂齡人士」,意指快樂的長者。持續工作能讓他們保持頭腦清晰,並從工作中獲得尊嚴和意義。
新加坡政府的相關政策
為了鼓勵長者繼續工作,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多項政策:
-
樂齡補助計畫: 為低收入且缺乏家庭支持的65歲以上長者提供現金補助。
-
提高退休保險: 加強退休保險,並推出各種計畫,為年長員工提供更多工作機會。
-
僱用年長員工的補助: 僱用60歲以上員工的雇主,可以獲得薪資補貼(最高可達薪資的8%)。
延長退休年齡:反映預期壽命的增長
新加坡統計局2024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新加坡居民在2023年的預期壽命為83歲。2023年達到65歲的居民,預計還能再活20.7年。 延長退休年齡,是符合社會趨勢的決定。
退休是個人選擇
-
工作帶來活力: 新加坡大使徐同美教授(86歲)認為,在新加坡的長者生活在一個黃金時代,能夠在86歲高齡繼續工作是一種幸運。工作能給予生命尊嚴和意義,並保持大腦的靈活度。
-
靈活的退休制度: 新加坡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3歲,重新聘用年齡為68歲。到2030年,退休和重新聘用年齡將進一步調整至65歲和70歲。
新加坡勞動市場的變化
由於政府的鼓勵和長者自身的需求,新加坡年長勞工的就業率持續上升。
-
55歲至64歲勞工的就業率從2019年的67.6%增長到70.6%。
-
65歲至69歲仍在工作的長者比例,也從44.6%增加到47.5%。
另一方面,一些新加坡年輕人卻開始規劃提早退休,追求更早的成就感。這種現象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東西方價值觀的融合
在西方,孩子成年後通常獨立生活,不依靠家庭。而在東方,家庭觀念強烈,長者與年輕人同住,共享天倫之樂。 新加坡融合了東西方的價值觀,既強調長者的獨立性,又重視家庭的溫暖。
全球趨勢:延遲退休
即使在中國,也需要長者繼續工作。中國預計從2025年1月1日起,逐步延長退休年齡。 美國學者研究表明,延遲退休能改善財務狀況,因此建議延長工作年齡、增加收入並降低期望。
結論
工作與否、退休與否、何時退休,都是非常個人化的選擇,可能也受到環境的影響。重要的是,無論做出何種選擇,都要感到快樂和心甘情願。 如果選擇退休,就要安心退休,保持身心健康。 無論如何,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