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市場的風險與投資策略
前言
大家好,我是ZG。目前股市處於高位,確實存在風險。這種風險主要來自於股價上漲,因為股價不可能無限上漲50%或100%。新聞方面,無論是關稅、AI產業,還是能源推廣,都存在不確定性。然而,每週的股市資訊似乎都指向一個結論:提醒大家注意這些風險。這些風險真的值得關注嗎?我將為大家整理,並分享一位朋友遇到的情況,以及我個人的觀點。
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
川普政府不斷批評歐盟,揚言要對歐盟加徵50%的關稅。美國國務卿認為這只是談判策略,無需過度解讀。川普政府曾試圖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全面關稅,但遭到美國政府拒絕,川普隨即提起訴訟。目前,他與日本、韓國和印度的談判仍在進行中。與中國達成的10%貿易協議,也因為擔心關稅上漲而導致美國企業搶購商品,訂單突然增加。這種不確定性影響了市場情緒。
政策不確定性下的投資選擇
由於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許多人將資金投入所謂的「安全區」,例如債券市場。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已升至4.5%,30年期國債利率接近5%。然而,在經歷一連串事件後,債券的穩定貨幣功能似乎有所減弱。儘管政府試圖透過降低信用評級來彌補,但國債已不如以往安全。國債利率被稱為「無風險利率」,用於評估股票的估值。
AI產業的發展與風險
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市場會尋找所謂的成長方向,因此AI領域備受關注。輝達(NVIDIA)的財報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儘管總營收低於市場預期,部分原因是美國限制對中國出口H20晶片,但其資訊中心業務表現強勁。財報公布後,輝達股價上漲,顯示市場對其未來前景樂觀。AI技術正加速從雲端走向機器人、自駕車等領域。各國政府,包括美國、日本和中國,都在大力支持和推廣AI。
然而,AI產業也存在風險。蘋果、Alphabet、亞馬遜等公司的AI發展並不明朗。有分析指出,台灣AI製造相關產業在今年上半年可能因庫存過多,導致下半年面臨儲存壓力,進而影響供應鏈。對於投資者來說,AI的大方向很有吸引力,但儲存問題、政府政策和高估值都是潛在風險。
如何應對市場資訊
無論是貿易戰還是AI產業,媒體總會提醒大家要小心。好的消息要小心,壞的消息更不用說。這種資訊轟炸容易讓投資者情緒波動,打亂原有的投資計畫。例如,原本想購買美國國債,卻因為聽到負面消息而拋售,轉而投資AI股票,結果卻遇到市場下跌。這種情況讓許多投資者感到困擾。
朋友的抱怨與我的建議
一位朋友向我抱怨,他受到市場消息的影響,操作頻繁,感到非常痛苦。他聽信了某位分析師的建議,買了很多美國汽車股,原以為很安全,結果卻大幅下跌。另一方面,他原本持有的AI股票沒有成長,讓他感到困惑。
如何正確使用資訊
面對海量資訊,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和策略。不要被市場情緒左右,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和操作理念。
-
拆解資訊: 將資訊拆解成多個部分,分階段實施投資計畫。不要一次性All-in或All-out。
-
確認趨勢: 透過時間驗證,確認趨勢是否如預期發展。不要在第一時間預測未來,然後孤注一擲。
-
過濾情緒: 過濾掉資訊中過多的情緒性語言,關注實質內容。
-
核心價值: 堅守自己的交易邏輯和哲學。例如,如果你的核心是穩健獲利,那麼在面對高風險的AI股票時就要謹慎。
制定投資策略
- 關注長期趨勢: 如果你關注的是未來一到三個月的趨勢,就提前一個月開始布局。如果關注的是半年後的趨勢,就提前半年開始布局。
- 分批操作: 如果你認為美國國債有風險,可以分批賣出,同時觀察市場是否真的在拋售美國國債。
- 技術分析: 結合技術分析,在出現買點時再進場。
- 反向思考: 當大家都認為某個產業很糟糕時,反而可能是入場的好時機。
- 檢驗資訊: 當股票下跌時,檢查過去的好消息是否仍然存在。
結論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投資者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市場情緒左右,才能找到自己的投資方向,實現獲利目標。如果覺得自己容易受到情緒影響,可以將資訊輸入AI工具進行分析,以獲得更客觀的判斷。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更好地利用資訊,找到自己的投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