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過「一件事原則」讓你的收入翻倍
2023 年我賺了 12 萬美元,但在 2024 年,我讀了一本書,做出一個改變,那一年我賺了 24 萬美元。 讓我們來談談這本書,因為你看,長期以來,我都深陷於一種忙碌的惡性循環。
從忙碌的惡性循環中脫身
你可能會陷入所有事情中,像是思考:「我應該開始 Podcast、YouTube 頻道還是 Instagram?」 你會花費無窮無盡的時間來研究你的品牌和標誌。 你會猶豫不決地想要同時進行十件不同的事情,然後因為感到壓力過大而開始滑手機。 你會不斷設置你的 Google 日曆,因為你覺得問題是你不夠有效率。
你可能會觀看相關影片,並將你的進度與其他人的進度進行比較。 你會覺得:「為了完成所有事情,我必須每天早上 5 點起床。」 你會感到完全的不知所措,並且重新調整你整個的商業策略。
這是在創業或經營企業時,讓自己快速燃燒殆盡的方法。 這不是我希望你處在的狀態,也是我最討厭的狀態。 我想讓你進入成功的良性循環。
邁向成功的良性循環:四大步驟
以下有四個重要的步驟,可以幫助你達到這個目標。
1. 忘掉「做所有的事情」
踏入成功良性循環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忘掉「做所有的事情」。 這是在商業,甚至生活中,最大的誤解之一,那就是成功等於永遠盡可能快地做所有的事情。
-
帕雷托原則 (Pareto principle): 20% 的投入帶來 80% 的成果。
-
專注於高槓桿的活動: 有些努力就是比其他的更具槓桿效應,並且更能善用我們的時間。
舉例來說,花一個小時完善你的品牌中一個沒人會注意到的微小細節,不如花一個小時聯繫過去的客戶,詢問他們是否有推薦或新的專案給你。
書中有一句我喜歡的名言:「你用比你想像更少的紀律就能成功,原因很簡單,成功是關於做對的事情,而不是做所有對的事情。」 我真的需要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裡,而且我也認為很多其他感到受困,或還沒開始的企業主也需要記住這點。
2. 提出更好的問題
在成功的良性循環中,下一步是問自己更好的問題,來找出我們應該做什麼。 因為當你問錯問題時,你會得到錯誤的答案。
-
大腦的運作方式: 你的大腦是一部令人難以置信的運算機器,它會回答你提出的任何問題。
-
避免「如何做所有的事情」的問題: 如果你問它「我如何才能做所有的事情?」,它會盡其所能地幫助你。
它可能會告訴你「你需要每天早上 5 點起床,這樣你一天就會有更多時間,你需要更好的生產力系統,你需要下載 Notion 範本。」 它會試圖幫助你變得超級有效率,讓你能夠做所有的事情。 但問題是,試圖做所有的事情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因為這不是商業的目的。
-
區分問題類型: 大多數人問的都是狹隘而廣泛的問題,或廣泛而大的問題,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
狹隘而廣泛的問題: 我們如何才能製作更多影片?
-
狹隘而具體的問題: 今年我們如何才能製作多 5% 的影片?
-
廣泛而大的問題: 我們如何才能製作兩倍多的影片?
-
廣泛而具體的問題: 我們如何在接下來的 3 個月內製作兩倍多的影片?
-
一個好的範例是,如果你是銷售服務的自由工作者,一個廣泛而具體的問題可能是:「我如何才能在接下來的 3 個月內,作為自由工作者賺到 10,000 美元?」
3. 提出「神奇問題」
本書的核心就是問這個神奇問題:「我可以做的一件事是什麼?透過做這件事,其他所有事情都會變得更容易或是不必要。」
-
實例分析:
-
為了在未來三個月以自由工作者身分賺到 1,000 美元,我可以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
為了使網站流量翻倍,我可以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
-
研究成功人士: 如果你不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那就去研究你欣賞的人,研究他們的旅程,研究他們的時間軸,研究他們是如何開始的,看看他們的第一個多米諾骨牌是什麼。
-
優先順序會隨時間變化: 你不必永遠堅持下去,你本週的一件事可能是完成你的作品集,因為你知道你的作品集可以幫助你獲得客戶。 一旦你完成了你的作品集,你的下一件事可能是開始每週向客戶展示你的作品集。
4. 承諾做好「一件事」
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驟之一,就是承諾做好你的一件事。
-
時間安排: 在你的日曆上安排你的一件事,盡可能地投入時間。
-
設定界限: 除非要求與你的一件事有關,否則不要考慮。
常見問題解答
我是自由工作者,我有五個客戶,我該如何選擇最重要的那個?
你有兩個選擇:
- 選擇一種行為或習慣: 選擇一種行為或習慣作為你目前業務中最重要的事情。
- 專注於優質客戶: 20% 的客戶帶來 80% 的學習、快樂、熱情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