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EP23【安迪觀點】雪橇犬家庭與台灣低出生率的真相|誰偷走了你對家和下一代的承諾?房價、政策、階級,扼殺新生?

台灣低出生率真相:房價、政策如何扼殺下一代?【安迪觀點】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台灣生育率創新低的警訊:誰偷走了你對家和下一代的承諾?深入剖析高房價、低薪資如何扼殺年輕世代的生育意願,讓「用一生去承諾」的家成為難以實現的夢想。

快速重點:

  • 中產階級購房壓力大,房貸成沉重負擔,壓縮生育空間。

  • 房價飆漲非單純經濟因素,投資客炒作、銀行推波助瀾。

  • 央行貨幣政策影響資產價格,加劇貧富差距,降低生育意願。

  • 政府補貼政策未見成效,難以提升生育率,甚至造成反效果。

雪橇犬理論點出年輕人如雪橇犬般負重前行,背負房貸枷鎖,難以喘息。房價失控、貨幣政策失當、以及政府失能,共同扼殺了台灣的未來!立即了解背後真相,思考如何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財經蘭若寺:誰偷走了你對家和下一代的承諾?

引言

嗨,大家好,歡迎來到財經蘭若寺。我是 Andy,今天要和大家談一個關於「用一生去承諾」的數據。很多男人心中都有個小倩,讓他們心甘情願承諾一個家、下一代。最近台灣新生兒出生率再創新低的新聞印入我腦海,幾天後一場演講後一位聽眾的分享,更引發我的觸動。

小秦的案例

在一個沈悶炎熱的下午,40 歲左右的小秦在 Andy 演講結束後分享他的經驗。小秦工作 17、8 年,是中階幹部,年薪約 150 萬,是中產階級社會精英、政府稅收基石,收入遠高於台灣平均薪資。但他剛買房,還在寬限期,繳完 30 年房貸都要過 70 歲。

小秦是台灣中產階級家庭縮影。他進入社會工作後遇見伴侶,結婚先租房,妻子懷孕後他想有自己的家。他努力工作,爬到中階幹部,卻趕上 2020 年起台灣房價爬升,2022 年中更明顯。他和妻子用 7、8 年存款,又跟爸媽借 2、3 百萬買了房。

本來前二年小秦夫妻打算生二胎,卻因房價貴買不起老二的房間。他們買的權狀 25 坪「低總價小宅」,扣掉公設只剩 15 坪多,隔兩房都勉強,沒空間生二胎。小秦沮喪地說,他願意用 30 年負擔家,卻分攤不起下一個孩子的房間面積,最終沒勇氣生二胎。

出生率新低反映的問題

小秦的經歷讓人聯想到出生率創新低的新聞。這個冰冷數據背後,是如小秦這樣的家庭,極盡所能仍找不到二胎寶寶生存空間。這反映兩個根本問題:3、40 歲世代負擔不起高房價和不夠用的可支配所得;更深層次邏輯問題是,沒上一代支撐幾乎買不起房,個人能力與努力難以跨越社會資產階級鴻溝,出生決定起點,沒家人支撐的個人努力越來越難翻身。

小秦怕追不上房價,什麼都不想先買了,背負對家人的承諾,毅然決然套上 33 年房貸枷鎖。這些台灣的小秦們,不論單薪或雙薪家庭,都像雪橇犬,拖拉著沈重包袱奔跑 30 幾年。

房價上漲的原因

土地規劃、重劃,施工轉包,代銷結合投資客鎖住房源哄抬價格,投資客結合房仲烘托搶購氛圍,銀行鬆綁貸款年限狠賺利息,每個環節的利益源頭都是這些「雪橇犬」。

2016 年台灣房價因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來到相對低點,央行 2015 年啟動連續降息,房地產從谷底回穩。景氣變好,房價翻轉,生活壓力增大。2016 年是台灣人口出生率的分水嶺,之後出生率再也沒爬起來,離 20 萬門檻越來越遠。

人口負成長的影響

這個數據表明,上班族和中產階級的淨所得沒隨經濟翻轉增加,反而是他們幫企業和政府翻轉經濟後,收入品質惡化,導致 2020 年台灣人口負成長,且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代表 2016 年景氣反轉以來,經濟上揚的 10 年,非科技業中產階級、一般上班族和打工族被台灣相對拋棄。

房價炒作的手法

Andy 分享在新莊塭仔圳重劃區的經歷,房仲透露第一批房價 32 - 40 萬/坪,40 萬是「撐」上去的,大建商不缺錢,有客人接受高價格就登入實價網站變成地板價。現在新莊新建案價格,哪怕買氣縮手半年後,70 萬起跳仍是地板價。

預售屋結合投資客與房仲業者炒作是房價狂升主因。投資客籌組炒房團,結合銀行拿額度,低價大量框下預售屋額度,壟斷供給來源,炒作紅單營造買氣熱度,消化資金壓力。房仲也參與其中,買家很難真正議價。

銀行與政府的角色

銀行只管購買人能否按時付錢,不管房價貴不貴。為了業務與規避風險,主流房貸套餐變成「小坪數 + 低總價 + 30 年房貸 + 3 - 5 年寬限期」,Andy 認為這是「魔鬼的契約」。2016 年以前主流房貸契約多為 20 年期,現在多是 30 年期。

政府推出新青安政策,提高還款年限到 40 年外加 5 年寬限期,讓賣方能輕鬆抬高房價,這是無能的政策。2020 年中到 2024 年中,台灣房價在各種利益競逐、政府失能中成為失速列車,新生嬰兒出生數也急速惡化。

央行政策的影響

過去 17 年,央行兩次降息拯救台灣經濟。第一次是 2008 年金融海嘯,第二次是 2015 年受中國經濟放緩影響。央行降息拯救經濟的代價是所有資產名目價格上漲,以未來物價通貨膨脹為代價。

經濟復甦後,企業主、資本家先受益,而中產階級和一般上班族因物價上漲,購買力和可支配所得相對萎縮,造成永久性傷害。央行貨幣政策引動的住宅資產價格上漲,更讓相對落後階級被拋離,貧富懸殊惡化。

台電補貼問題

政府編列 2000 億補貼台電兩年預算遭刪除引發反對。台電表示因俄烏戰爭燃料大漲,過去壓制電價。一般民眾覺得政府去年賺錢今年補貼電價沒問題,但 Andy 認為不能違反租稅正義,拿資源少的人補貼資源多的人。

2024 年台灣住宅用電佔總用電量 19%,繳稅者多為上班族,拿稅金補貼不合理,違反比例原則和使用者付費精神。政府應落實使用者付費,不該玩弄文字遊戲,柿子挑軟的吃。

總結

前面解釋了 5 年來台灣「雪橇犬家庭」包袱重的原因,不僅有經濟面因素,還有市場哄抬、資訊扭曲、紅單炒作、投資客與房仲聯合宰殺、銀行配合製作魔鬼契約、政府火上加油政策等非經濟面因素,以及央行貨幣政策問題。

政府沒因稅捐超收思考減緩稅捐貢獻者的包袱與負擔,反而從事違反租稅公平正義與使用者付費精神的反補貼行為,花著納稅義務人的錢,無視出生人口數據,去做無助於養育下一代的補貼,讓台灣未來不敢想像。

觀眾互動

6 月 11 號公佈五月出生率再創歷史新低,今年有望破 11 萬新低。大家對雪橇犬理論、房價失控遏制新生兒出生、貨幣政策傷害上班族群這幾個部分,認同哪一些呢?認同一、二、三,請在留言處打上 +1、+2、+3。

很多觀眾問現在房價高能不能買房,以及如何判斷進場買房或出場停損。如果大家想讓 Andy 製作這方面專題,請幫忙按讚、分享轉傳,衝高觀看次數。Andy 最近有點忙,身體不太舒服,但會盡量一週一集。

在「財經蘭若寺」,我們拆解資本市場鬼故事,揭露全球政經博弈暗黑劇本,解析財經時事背後權力遊戲。感謝大家收聽,我們下一集再見,拜拜!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