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CK投資理財 | 美債地位遭遇最大【清算】危機!印錢已悄然開始!!

美債危機爆發?投資者拋售!聯準會悄悄印鈔救市?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華爾街大咖Jamie Dimon 示警美國國債危機迫在眉睫!究竟美國國債市場隱藏著什麼樣的裂縫,讓這位摩根大通CEO如此憂心忡忡?本摘要將帶您快速了解國債市場的潛在風險、Dimon的警告、以及背後可能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Quick Takeaways:

  • 美國長期國債拍賣遇冷,利率不斷攀升,顯示市場需求下降。

  • Dimon呼籲修改補充槓桿比率(SLR),允許銀行大量購買國債以穩定市場。

  • 財政部部長雖不完全認同警示,但同意推動SLR變更。

  • BTFP機制可能重啟,允許銀行以面值抵押國債向聯準會借款,增加國債流動性。

  • 潛在風險:銀行大量持有國債可能導致風險集中,類似矽谷銀行爆雷事件。

美國國債市場的穩定性關乎全球經濟,這些變化將對投資者和整體金融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近期美國國債市場出現裂縫,引發對美國作為最穩妥投資國家地位是否動搖的擔憂。JP Morgan 的 CEO Jamie Dimon 兩週前在峰會上發出警示,直指美國長期國債面臨乏人問津的窘境。這番言論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市場危機與潛在的監管變革?

國債市場的裂縫:長期國債乏人問津

國債拍賣利率攀升

美國財政部在 2020 年重啟了 20 年期國債的發行,以應對膨脹的赤字。通常,國債通過拍賣形式發行,由投資者決定願意以多少利息借錢給美國政府。

然而,近期一次拍賣中,美國財政部發行 160 億美元的新 20 年期國債,卻不得不將利息抬高到 5.046%,才能吸引到足夠的投資者。這不僅高於上個月的 4.81%,也遠高於之前幾次拍賣的 4.613%。儘管聯準會正在降息,長期國債的利率卻在攀升,顯示市場對長期國債的需求正在減少。

危機信號:赤字、降級、關稅與經濟下滑

美國越發龐大的赤字、信用等級的降級、關稅以及經濟可能下滑等因素,共同引發了國債危機的信號。當美國需要借錢時開始受到冷落,導致利息成本加劇上升,形成惡性循環。若市場意識到長期國債並非有效的優質資產,清算潮恐將到來。

Jamie Dimon 的末日預言與背後目的

財政部長的回應

對於 Jamie Dimon 的警示,財政部長並不認同,認為他一直做這樣的預測,但幸運的是,沒有一個成真。

Dimon 的真實目的:修改補充槓桿比率 (SLR)

Dimon 一直想要說服監管人員修改一條自 2008 年金融危機後建立的銀行資本規定,即補充槓桿比率 (SLR)。SLR 計算的是銀行的 1 級資本(最具流動性的資本)與銀行擁有的所有資產的比例,用以衡量銀行資本流動性。對於 JP Morgan 這類大型銀行,這個比例至少要有 5%。

問題在於,SLR 將所有的美國國債視為與其他風險資產一樣的風險度。為了保持 5% 的 SLR 比例,銀行購買國債資產的數量受到限制,尤其是在危機時刻。Dimon 認為,既然美國國債屬於低風險資產,聯準會應將銀行擁有的國債從 SLR 的分母計算中去除,讓銀行可以不受 SLR 的限制,大幅度購買國債,以預防沒人買國債的危機。

疫情期間的 SLR 變革

在疫情股災期間,為了鼓勵銀行繼續購買國債,同時還能至少擁有 5% 的 SLR 比例,美國曾經暫時實施改變 SLR 的定義。

財政部長的態度轉變

雖然財政部長表示不同意 Jamie Dimon 的警示,卻同意推行這個變化,並表示聯準會正在著手,可能在今年夏天就會看到關於 SLR 的變化。

銀行持有大量國債的風險與 BTFP 機制

矽谷銀行的前車之鑑

銀行擁有大量國債,真的是低風險嗎?矽谷銀行就是一個反例。矽谷銀行因國債導致的大量賬面虧損,引發擠兌,最終破產。

聯準會的 BTFP 機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聯準會在去年 3 月矽谷銀行爆雷期間設立了新機制,即銀行定期融資計畫 (BTFP)。BTFP 允許銀行抵押國債向聯準會借錢,期限長達一年,並且所有的抵押品都會按面值估值。

BTFP 的影響

在沒有了 SLR 的限制後,銀行可以大量購買國債賺取利息,同時還不用擔心國債價格下跌的問題。銀行們可以在困難的時候無需去賣這些國債套現,因為只要 BTFP 這個機制重啟,他們就可以按原面值抵押給聯準會借錢。

潛在的量化寬鬆轉移

這意味著之後的量化緊縮將可以成功轉移到銀行的身上。這些正在醞釀的變化或許能夠成功平穩一下國債市場,但當懷疑的種子種下,又能夠撐多久呢?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