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KOL 的分享
歡迎 Ai Heng (陳浩) ,馬來西亞的房地產 KOL。 陳浩謙虛地表示自己並非第一位,但感謝大家的支持。
擁有的房產數量
陳浩透露,他和妻子名下擁有兩位數的房產,但不願透露具體數量。
如何購置如此多房產
陳浩在 22 歲就開始購房,當時還在打工。 他指出,關鍵在於將租金收入納入考量。 銀行會承認經過蓋章的租賃協議所產生的收入,這有助於提高 DSR(Debt Service Ratio,債務償還比率)。
-
租金收入: 將租金收入納入計算,提高貸款額度。
-
貸款比例: 前兩套房產可以順利貸款,但第三套可能需要更多資金,因為貸款比例會降至 70%。
-
資金來源: 可以與他人合資,或準備充足的現金。
稅務規劃
陳浩強調,購買越多房產,收入越高,繳納的稅也越多。 但透過稅務規劃,可以扣除利息、維修等費用,降低稅負。
-
利息扣除: 扣除房貸利息,降低應稅收入。
-
誠實申報: 向銀行和政府證明自己有足夠的收入,更容易獲得貸款。
個人名義 vs. 投資控股公司
陳浩的房產都是以個人名義購買。 他認為,初期沒有必要成立投資控股公司,因為許多人即使擁有上百間房產,也是以個人名義持有。
購房策略:現金流為王
陳浩的策略是利用租金收入來支付房貸。 例如,用 RM10,000 購買一套房產,每月分期付款 RM2,500,若租金收入為 RM3,000,則不僅能cover房貸,還能增加收入。
-
租金收入最大化: 確保租金能cover至少85%的房貸分期付款。
-
親友合資: 初期可與親友合資購房,或利用他人名義購房。
-
重新貸款 (Refinance): 將已還款的房產重新貸款,套出現金用於購買新的房產。
投資房產的標準
陳浩認為,好的投資標準是三年前購買的房產,能在三年後翻倍出售。 他建議關注以下幾點:
-
周圍租金回報率: 評估房產的租金潛力。
-
過去的成交價格: 參考歷史交易數據,判斷房產的增值空間。
-
未來競爭: 考慮未來市場的競爭情況。
避免購買「故事」
陳浩提醒,許多人在馬來西亞購買房產時,容易被「故事」所吸引,例如鄰近捷運站、大學等。 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基本面,即空間價值和需求。
-
關注需求: 確保房產有足夠的租賃需求,即代表具有市場價值。
-
退場機制: 購買房產前,應評估5年或10年後的退場策略,確保能以市場價格售出。
年輕人購房常見的錯誤
陳浩指出,年輕人在購買房產時,容易缺乏研究,盲目跟風。
-
資訊超載: 市場上有太多的房產項目,容易讓人感到資訊超載,難以做出明智的選擇。
-
情緒化決策: 購房決策容易受到情緒影響,缺乏理性分析。
適合購房的情況
陳浩建議,月收入至少達到 RM5,000,且工作穩定、有明確的目標,才適合購買房產。
-
穩定收入: 確保有足夠的收入來支付房貸。
-
明確目標: 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標,不要為了購房而犧牲其他機會。
-
不抱持僥倖心態: 不要期望房產一定會增值,而是要以穩定的現金流為目標。
不要盲目購房
陳浩強調,不要盲目購房,購房是一種保值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致富途徑。
-
投資學習: 如果資金有限,可以將資金投資在學習上,提升自身價值。
-
了解自身情況: 根據自身的需求和目標,做出明智的購房決策。
如何判斷房產是否值得投資
陳浩建議參考以下指標:
-
租金回報率: 透過租金回報率判斷市場供需關係。 租金是衡量供需最誠實的指標。
-
區域均價: 比較房產價格與區域均價,避免購買價格過高的房產。
致富的關鍵
陳浩總結道,致富的關鍵不在於購買房產,而是努力工作賺錢。 只要足夠富有,買什麼都可以,不買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