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專業或個人生活方面,我們都可能面臨達成目標的挑戰。很多時候,這些挑戰並非源於缺乏努力,而是因為目標本身的結構不夠完善。當你在努力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感到吃力時,請謹記 SMART 這個詞彙。
SMART 原則簡介
SMART 是一個縮寫詞,可以用來評估並建構目標的結構。它代表:
-
Specific (明確性)
-
Measurable (可衡量性)
-
Actionable (可執行性)
-
Relevant (相關性)
-
Time-bound (時限性)
明確性 (Specific)
SMART 原則首先要求你評估目標的明確程度。這可以說是建立或評估目標最重要的一環。目標越不明確,就越難判斷完成所需的時間或衡量成功的標準。
考量一下「變得更健康」、「減重」和「減掉 10 磅」這三個目標之間的差異。「變得更健康」這個目標明顯比「減掉 10 磅」不明確。
可衡量性 (Measurable)
下一個要問的問題是:如何衡量這個目標?什麼決定了成功?
有些目標最好用簡單的「是」或「否」來衡量,例如「登上山頂」這個目標。而其他目標則更適合使用指標來衡量,例如「減掉 10 磅」這個目標。
衡量的關鍵在於,無論以何種方式衡量,都要確保它能準確反映成功。例如,如果你沒有磅秤,那麼衡量體重減輕會變得困難且不準確。替代的衡量方法可能是追蹤腰圍減少了多少英吋。但是,這在多大程度上準確地反映了目標?如果沒有可靠的體重測量方法,我們可能需要考慮購買磅秤或重新構建我們的目標。
可執行性 (Actionable)
可執行性並非問「是」或「否」,而是問「如何實現目標?」 我們的行動計畫是什麼?
我們是否具備達成成功所需的資源和能力?如果沒有,我們缺少什麼?設計完善的目標能提供明確的行動方向。如果達成目標所需的行動不明確,或者需要採取大量行動,我們應該考慮將主要目標分解為可管理的、可執行的子目標。
相關性 (Relevant)
單獨來看,任何目標都具有相關性,但在生活中,我們通常會同時追求多個目標。我們面臨的一個常見問題是同時擁有太多目標,或者追求錯誤的目標。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需要一種機制來幫助我們監控目標,以確保我們在任何特定時刻都在追求最相關的目標。一種方法是將目標放在一個矩陣中,該矩陣考量所需努力與實現目標的感知價值。雖然不總是如此,但大多數時候我們會希望將精力集中在低努力、高價值的目標上。
另一種技術是使用帕雷托原則,也稱為 80/20 規則。詢問:哪些 20% 的目標能為我帶來 80% 的回報?
時限性 (Time-bound)
最後,我們要確保目標具有時限性。透過包含一個完成目標的具體日期,有助於提供誘因並允許我們監控進度。
考量一下「減掉 10 磅」和「在 10 週內減掉 10 磅」這兩個目標之間的差異。僅僅透過包含時間要素,我們現在就可以計算出每週應該減掉多少體重。如果 5 週後我們只減掉了一磅,我們就可以重新審視我們的行動計畫。
要警惕任何開放式的目標,例如常見的「學習一門外語」這個目標。
持續評估與修正
重要的是要強調,目標設定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個持續的行動、評估和修正過程。這不是為了降低目標或標準以確保成功,而是為了認識到目標是動態的,因為生活是動態的。我們並非生活在一個靜止的世界。生活會發生變化。今天相關的目標,明天可能就不相關了。
在使用 SMART 原則時,保持彈性和動力,定期撥出時間重新評估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