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現狀與未來展望
股市高點與投資困境
股市似乎每隔5分鐘就創下歷史新高,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越來越難找到合適的投資去向。市場泡沫的跡象處處可見,一切都顯得過於昂貴。科技公司的執行長們脫離現實,仍相信AI聊天機器人能證明其未來估值的合理性,比特幣依舊存在,華倫·巴菲特手握大量現金,這不禁讓人思考未來2、3年的市場走向。
對市場崩盤的思考
近期有人思考是否還會有真正的市場崩盤,不是像2025年那種幾個月就反彈的假性崩盤,而是需要一年或更長時間才能恢復的慘烈崩盤。雖然知道不少人有同樣想法,但大多數時候人們仍覺得自己很擅長投資。對於活躍的交易者來說,這種想法很危險,因為統計數據顯示交易者的表現通常不如市場。
市場的貪婪與隱憂
目前市場處於極度貪婪的狀態,偶有下跌。就業市場出現警訊,先前的就業數字被大幅下修,但川普總統卻表示這些數字是「覺醒的、同性戀的、假的」。此外,個人儲蓄水平也呈現令人擔憂的趨勢。儘管有這些跡象表明市場可能處於擴張後期,但股市仍持續上漲,強化了「只漲不跌」的牛市論點。
投資策略與風險
很多人認為長期定期定額投資並忽略投資組合是最好的方法,這或許有道理。但如果在1980年代末日本股市泡沫時投資,可能會永久損失大部分資本,因為日經指數在接下來十年下跌了82%,直到2024年2月才重新達到1989年的峰值,整整花了34年才完全恢復。
經濟與人口因素對股市的影響
美國中產階級面臨困境,財富流向少數富豪。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對移民的恐懼導致人口加速下降,從資本的角度看,這對GDP不利。GDP與勞動力密切相關,人口減少意味著勞動力減少,進而影響GDP增長。而GDP增長對股市至關重要。
消費與債務對GDP的作用
除了勞動力,更多人口意味著更多消費。在高度資本主義的消費社會中,GDP不僅取決於國家債務,還取決於企業和消費者債務。消費者債務部分是由信用卡公司發放信用額度促成的,消費者支出是GDP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消費者層面的某些支出看似愚蠢,但確實對GDP有積極貢獻。
股市對社會政治動盪的態度
股市通常忽視社會和政治動盪,即使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以二戰前柏林證券交易所的表現為例,資本在股市中是完全不道德的,只關注不立即威脅企業盈利的人道或政治原因。在希特勒統治期間,金融媒體以消毒的術語報導納粹政策,只提取對企業和投資者相關的信息。
AI熱潮與股市
除了增加的軍事支出,AI熱潮仍在持續。在公司行銷材料中加入「AI」一詞可以大幅提升股價。如果AI不再吸引投資者,還可以加入「aenic」。過去一年半,有人積極賣出期權,等待股市崩盤,但2025年中期的崩盤很快就反彈至歷史新高。
科技的魅力與投資
科技和半導體行業備受青睞,科技公司帶領標普500指數創下20多年的歷史新高。科技讓人們更具生產力,以50年前看似不可能的方式促進GDP增長。在現代,科技就像魔法,這解釋了科技靈性主義的現象,一些人與AI工具形成奇怪的聯繫。
市場周期與分析
市場周期包括擴張、峰值、收縮、低谷和復甦。自二戰以來,美國的商業周期平均從低谷到低谷約為5年。牛市從低谷到峰值的時間從短短1年到超過10年不等。標普500指數的熊市下跌通常平均為30%,而牛市則帶來超過150%的收益。目前市場似乎處於2022年10月開始的牛市的擴張後期。
經濟數據與市場預測
美國GDP增長在疫情後反彈後已放緩至更可持續的2%至2.5%。通貨膨脹方面,CPI已從2022年年中的峰值下降,但仍高於聯準會2%的目標水平。聯準會基本上已暫停加息,同時提供最終降息的前瞻性指引。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高於約18倍的長期平均水平,表明市場樂觀情緒高漲。
市場的警訊與應對
分析師已開始下調明年的企業利潤預測,這可能是盈利能力見頂的另一個跡象。半導體行業的一些公司在最近的收益報告中表現不佳。國債收益率利差也不樂觀,雖然10年期和2年期之間的利差為正,但曾長期處於負值。歷史上,收益率曲線倒置是12至18個月內經濟衰退的不錯指標。
實用的投資建議
在投資時,需要將動能股與一些防禦性股票混合。嘗試節省一些現金,在接近歷史高點時慢慢買入,而不是全倉買入。如果是定期定額投資,可以考慮將通常投資於股票的金額減半。如果在市場崩盤後仍有工作,可以在下跌過程中重新開始定期定額投資,甚至可以考慮加倍投資以改善成本基礎。最好的建議是找一份更高薪的工作,這樣就有更多的錢用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