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的演變與國際投資的觀點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侷限性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由 30 支股票組成,儘管它在長期內大致能反映整體市場的走勢,但其波動性較大,執行成本也相對較高。其成分股的構成方式也相當特殊,因此並非一個理想的指數。
標普 500 指數的早期應用
標普 500 指數曾是當時唯一廣為人知的指數,主要應用於企業退休金市場,幾乎每個退休金計畫都以標普 500 作為參考基準。當時亦有整體股市指數可供選擇,但因其歷史數據較短,未被優先考慮。
從標普 500 到整體股市指數
在追蹤標普 500 指數約 12 年後,儘管其與整體股市具有高度相關性(約 98%),但標普 500 的大盤股佔了市場約 85% 的比重,剩餘的 15% 分佈在中型股(約 10%)和小型股(約 5%)。因此,提出了將基金轉為追蹤整體股市指數的想法。
擴展市場指數基金的誕生
為了涵蓋標普 500 指數未包含的中小型股,成立了擴展市場指數基金。起初,投資者可以同時持有標普 500 指數基金和擴展市場指數基金,以達到追蹤整體股市的目的。然而,到了 1993 年,這種方式略顯多餘,於是推出了直接追蹤整體股市的指數基金。時至今日,整體股市指數基金的規模已超越標普 500 指數基金。
對國際投資的獨到見解
現代投資理論傾向於將全球市場作為投資標的,但講者對此抱持保留態度。其主要理由有二:
- 以美元為本位: 美國投資者以美元賺錢、儲蓄、花費和投資,應堅持以美元作為投資媒介,避免匯率波動的風險。
- 美國企業的國際業務: 美國企業約有 50% 的營收和獲利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這意味著投資美國企業已間接持有國際市場。
標準差與有效市場理論的質疑
講者質疑波動性不同的說法是否為投資國際市場的合理理由,除非投資者能明確理解標準差的意義。同時,他對有效市場理論持懷疑態度,認為根據「有效市場線」來決定美國和國際市場的投資比例並不可靠,因為該線經常變動,且追逐最新的市場趨勢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
對國際投資的建議
儘管多數人支持國際投資,講者仍建議投資者主要投資美國市場,若有投資國際市場的需求,則將比重控制在總股票資產的 20% 以內。他認為美國股市約佔全球市場的 45%,美國投資者沒有必要將過半的股票資本投資於海外市場。講者強調,他經常抱持與主流觀點相悖的立場,並相信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