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改變人生的書籍:《被討厭的勇氣》
我想分享一本徹底改變我人生的書。我知道在自我成長的世界裡,說某件事改變了你的人生可能很老套,但這本書真的太棒了。它幫助我修正了我的不安全感,改善了我的人際關係,釋放了過去的創傷,變得更有自信,並找到了幸福。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多,但這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它基於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教導。阿德勒是 20 世紀三大心理學巨頭之一,與佛洛伊德和榮格齊名。
阿德勒心理學的獨特視角
與其他兩位心理學家不同,阿德勒對人類的運作方式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我們不是被過去的創傷或事件所驅動,而是被我們為自己設定的當前目標所驅動。我們根據我們想要的生活方式行事,而不是根據我們已經擁有的生活。這個簡單的想法顛覆了許多傳統心理學的觀點。
影片贊助商:Squarespace
這個影片由 Squarespace 贊助。
我閱讀《被討厭的勇氣》之前面臨的七個問題及解決方案
我想分享我閱讀這本書之前面臨的七個問題,以及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問題一:我們不斷將自己與他人比較
我一直在與比較作鬥爭。當你是一個 YouTuber 時,很難不將自己與其他人比較。從觀看次數到訂閱人數和影片創意,這一切都變成了一場大型比較遊戲。很容易發現自己看著其他創作者在做什麼,或者他們成長的速度有多快,並把它們個人化。
-
普遍存在的比較: 無論你是創作者還是會計師,將自己與其他人比較都是基本本能。
-
機會增多: 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機會與其他人比較。每天,我們都會滑過數百個其他了不起的人在做著了不起的事情。
-
不安全感和缺乏靈感: 我們不乏可以將自己與之比較的對象,這常常讓我們感到不安全和缺乏靈感。當其他人已經做得比你更好時,為什麼還要嘗試呢?
解決方案:認識到競爭實際上並不存在
我知道這聽起來可能像某些精神上的新時代論調,但請聽我說。阿德勒的哲學提出,競爭是一種人為的結構,是我們強加於世界的。在他看來,作為人類,我們不應該對彼此進行排名和比較。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正在建立縱向關係。
-
縱向關係的弊端: 縱向關係中必須有人在上方,有人在下方。他說這是我們許多焦慮、孤立和不配得感的根源。
-
橫向關係的優點: 這就是為什麼他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將他們的人際關係視為橫向關係。這適用於你的老闆、你的朋友、你的父母、你的咖啡師和你的同事。
-
停止比較,專注自我: 一旦我停止試圖超越其他人,而更專注於充分地做自己,一切都改變了。壓力開始減輕,過程變得更加愉快,而且我第一次能夠真誠地慶祝其他人的成功,而不會覺得這奪走了我身上的某些東西。
問題二:我們對自己太嚴苛
很多時候,我認為我們從小就相信,只有天生具有天賦、智慧或魅力的人注定會成功。如果你沒有正確的特質,你會覺得你的人生一開始就注定失敗。這會產生很多自我懷疑,尤其是當我們看到其他人做著我們希望自己也能做的事情時。
-
內在獨白: 我們開始有這種內在獨白:「我不是為此而生的」,或者「我不夠聰明」,或者「我太矮、太笨或太弱,無法填補空白」。
-
比較造成的自卑感: 看著像彼得、凱西或阿里這樣的 YouTuber,他們看起來很輕鬆,似乎他們只需按下錄製鍵就可以發布 20 分鐘的影片,而無需付出太多努力。
解決方案:關注你能用什麼裝備做什麼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呈現了解決自我懷疑問題的方案:「重要的不是一個人天生擁有什麼,而是他如何利用那些裝備。」這個想法完全改變了我的看法。
-
先天與後天: 我們都天生具有不同的特質。有些人矮,有些人高,有些人智商高,有些人智商低,有些人用完美的句子說話,有些人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做到。
-
不要比較,努力成長: 既然我們不再將自己與他人比較,我們可以向內看,問:「我怎樣才能成長?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
發揮長處,彌補短處: 我可能不是世界上最能言善辯的人,但我如何才能改進?我如何才能利用我所擁有的東西?對我來說,這不是要說服自己我實際上很聰明,因為我知道這不是真的,也不是要背誦我不相信的空洞肯定語。這意味著提前徹底規劃我的影片,這意味著傾向於一種有助於提升我優勢的電影製作風格,這意味著無情地刪除我在影片中說的所有愚蠢的話。
-
利用限制創造優勢: 如果我天生在鏡頭前就很棒,我就不會發展出我今天的電影製作風格。因此,依靠你的優勢確實有益處。
問題三:我們過度擔憂未來
我認為阿德勒的思想最吸引我的一點是,它們既包含心理學、自我成長,又帶有靈性的成分。阿德勒的靈性觀點鼓勵我們活在當下。我們大多數人認為生活是一系列里程碑:從高中畢業,獲得學位,找到伴侶,找到工作,買房子,組建家庭,晉升,在佛羅裡達州那不勒斯的度假勝地退休。即使你沒有遵循傳統的道路,仍然存在著向前邁進、取得進展、構建更大事物的潛在壓力。
-
追求未來的陷阱: 總是有下一步,下一個目標,你需要完成的下一件事,你想要成為的未來版本。正因如此,你可能會覺得當下並不那麼重要。
-
活在當下的重要性: 但問題是,如果你總是為未來而活,你何時才能真正活著?
解決方案:充分活在當下
阿德勒的一個我非常喜歡的觀點是他如何將生活從一條線重新定義為一系列小點。沒有宏大的軌跡,沒有終點線,突然一切都變得有意義。生活只是一系列當下的集合,如果你不學會活在其中,你就會錯過整個生活。
-
生活是一系列的點: 這聽起來可能很簡單或微不足道,甚至有點玄乎,但我認為這非常重要。
-
目標與當下: 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停止設定目標,也絕對不意味著你不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只是意味著你正在將事情納入考量,並且你不會一直看向未來或尋找某條終點線。
問題四:我們讓自我懷疑阻止我們成長
當你覺得自己不擅長某件事時,這完全是正常的。也許你看看你的技能、你的工作或你的人際關係,然後想:「我可以在這些方面真正改進」。
- 成長的機會: 這些感受完全是正常的,但我們如何應對這些感受卻至關重要。
解決方案:將自卑感轉化為成長的動力
根據阿德勒的說法,當人們感到自卑時,他們會有兩種限制性的反應。
- 自卑情結: 當我們說服自己我們沒有希望時,這就是當我們說「我不擅長這個,我永遠不會成為那種可以做到的人」的時候。所以我們放棄並停止嘗試。
-
優越情結: 我們會假裝我們已經掌握了一切,我們會擺姿態,我們會過度補償,我們會表現得比別人好,以避免面對真相。
-
自卑感的積極作用: 關鍵是要學會與這種緊張感共存,說:「我還不擅長這個,但我可以變得更好。」這與說「我對這個很差勁,所以何必呢?」非常不同。
問題五:我們試圖控制他人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你在做這件事,但如果你像我一樣,你可能正在做。長期以來,我一直試圖讓身邊的每個人都開心,我一直是一個典型的取悅他人者,這在我的許多影片中都有所體現。我會採取防禦姿態,我會試圖考慮每一個反對意見,我會盡力確保沒有人誤解我分享的觀點。我基本上只是想避免所有批評。
- 取悅他人的陷阱: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竭盡全力去取悅身邊的每個人,並讓他們接受我們,即使這意味著不完全做自己。
解決方案:任務劃分
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的解決方案叫做任務劃分。阿德勒說:「我們許多情緒上的掙扎都來自於做一些實際上不是我們的責任的事情。」我們可以學到的最重要的區別之一是,什麼是我的任務,什麼不是我的任務。
- 區分責任: 要明確的是,讓某人喜歡你不是你的任務,阻止某人感到不安不是你的任務,改變某人的想法不是你的任務。你的任務是按照你自己的價值觀生活,誠實地說話,以正直行事。
問題六:我們讓過去定義我們
如果我說實話,我的生活一直都很順利。長大後,我有一個彈簧床和一個地上游泳池。然後我 35 歲了,我們有了第一個孩子,我一頭撞到了牆上。
-
創傷的存在: 我談了很多關於我和 Nat 在過去幾年裡與我們兒子的睡眠作鬥爭的事情,那是因為我一直很難放下那段經歷。我們的兒子是發生在我們身上最好的事情,他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我們非常愛他。我可以在這樣說的同時也說,那最初的 10 個月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 10 個月。
-
過去的影響: 我變得抑鬱,Nat 得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直到最近,我還帶著這種創傷。
解決方案:創傷並不存在
阿德勒說:「只要一個人繼續利用自己的不幸來感到特別,他就會永遠需要那種不幸。」
-
觀點的轉變: 阿德勒最受爭議的觀點之一是創傷並不存在。這與傳統心理學不同,傳統心理學認為過去的事件會控制或定義你的現在。
-
選擇如何詮釋: 阿德勒挑戰了這個觀點。他提出了一種不同的觀點,即我們不是被過去所驅動,而是被我們在現在設定的目標所驅動。
-
放下過去,擁抱成長: 創傷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我們選擇如何詮釋發生了什麼。這不是要否認痛苦,而是不要圍繞它來建立你的身份。
問題七:我們想被所有人喜歡
到目前為止,你可能已經注意到所有這些問題——比較、取悅他人、尋求讚揚——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根植於我們與他人的關係。這不是巧合。阿德勒認為,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是人際關係問題。
解決方案: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這種想要被喜歡的普遍渴望恰恰阻止了我們自由地生活,以及做我們注定要做的人。阿德勒的挑戰很簡單,但不容易。
-
接受不被喜歡: 如果你想過上有意義的生活,那就意味著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會有很多人不喜歡你。
-
小小的勇氣: 這一切都始於非常小的決定,例如告訴你的朋友你今晚不想喝酒,即使他們給你帶來麻煩,或者拒絕晉升,因為它與你想要建立的生活方式不符,或者拒絕承擔義務,因為你意識到讓每個人都開心不是你的工作。
-
吸引真正的人: 這些都不是大的、戲劇性的行為,它們是你在真理和認可之間做出選擇的小時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誠實往往會吸引合適的人,那些與真實的你建立聯繫的人,而不是與你假裝成的人建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