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written (zh-hant): 負債是人生最大的奢侈品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深入探討:為何債務是人生最大的奢侈品?Ray 顛覆傳統觀點,剖析債務如何限制我們的行動、選擇,甚至使我們變得脆弱。擺脫「有錢人才能負債」的迷思,真正了解債務對生活的影響。

  • 債務限制行動:如美國內戰時期南方奴隸主,或經濟大蕭條時期的酪農,被債務束縛,無法做出正確選擇。
  • 債務限制選擇:過重的債務可能讓人們不顧一切地冒險,因為它剝奪了所有其他可能性。如同 Nassim Taleb 的《反脆弱》一書所說,債務侵蝕了我們的安全緩衝,使我們難以把握隨機的機會。
  • 債務使人脆弱:過度借貸需要許多有利條件同時成立,一旦任何環節出錯,就可能導致崩潰。認識到債務潛在的缺點,對做出明智的財務決策至關重要。探索在現今經濟環境中如何避免落入債務陷阱,重獲自由與選擇權!

債務:人生最大的奢侈品?

大家好,我是 Ray。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債務這個話題。我有一個相當大膽的觀點,那就是:債務是人生最大的奢侈品

這並不是什麼誇張的比喻,而是這些年來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

債務的反思

早期觀點

三年前,我曾製作一個影片,警告大家要小心債務。當時有些人覺得我把債務說得太過邪惡。

我能理解,那時市場狀況良好,利率低,股市蓬勃發展。許多人全力投入槓桿操作,賺了大錢,也更想合理化債務的存在。

債務的辯護

當時有人說:「幾乎沒有有錢人是沒有負債的。」 「也很少有窮人有膽量承擔債務。」

還有一位來自多倫多的觀眾說:「只要五大銀行願意借錢給他,他就會繼續買房,甚至將房子抵押貸款來購買股票,並運行各種數字來證明這一切行得通。」

現實的轉變

但過去三年發生了什麼?升息、通貨膨脹、股市起伏不定,失業率攀升,許多地方的房地產都在下跌。

很多人終於醒悟,債務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容易管理。

債務與個人選擇

從「間隔年」談起

我並不是想說「我早就告訴過你們」,而是因為不久前我發布了一個關於「間隔年」的影片,認為這可能是你能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但在留言區中,有一個觀點獲得了許多讚。有人說:「間隔年是有錢人的奢侈品。」

另一個人說:「沒有儲蓄?間隔年根本不可能。」

還有人附和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間隔年。」

債務才是阻礙

我理解他們的想法,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真正讓自我探索變成一種奢侈的,不是缺乏現金或收入低,而是債務

所以,三年後,我再次談論債務。我想闡述關於債務的三個真相,幫助大家理解為什麼債務可能真的是我們生活中最大的奢侈品。

債務的三個真相

真相一:債務限制行動

債務會阻止你做正確的事情。

就像我在之前的影片中提到的,這個想法來自美國資本主義歷史。作者提到了南北戰爭。

南方堅持奴隸制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為了購買奴隸而背負了巨額債務。

奴隸既是勞動力,也是一種地位的象徵,有點像今天的豪華汽車或豪宅。人們爭相購買,價格飆升,形成泡沫。

戰爭爆發前,一個奴隸的價格大約是今天的 4 萬美元。一個農民可能會購買 10 到 30 個奴隸,花費大約 40 萬到 120 萬美元。

所以大多數人都背負著巨額貸款。告訴他們解放奴隸,就像告訴他們將房子免費交給社會,還要繼續償還貸款一樣。他們絕不可能同意。

此外,銀行、投資者和金融機構也參與其中,形成一個複雜的利益網絡。

因此,結束奴隸制度不僅僅是關於人權,也意味著摧毀南方的金融體系。

我們都知道解放奴隸是正確的,但債務使他們無法做到。

美國歷史上還有其他類似的例子。比如我們小時候的教科書提到,大蕭條時期,資本家將牛奶倒入河流。

許多人稱他們貪婪無情,寧願倒掉牛奶,也不願給窮人喝。

但換個角度來看,那些所謂的資本家實際上是負債累累的酪農。

過多的牛奶導致價格暴跌,沒有利潤,他們就無法償還貸款。

他們知道這很荒謬,但債務讓他們別無選擇,使他們無法做正確的事情。

現代案例

也許歷史對你來說太遙遠了,所以我們來談談現代案例。

假設你非常討厭目前的工作——老闆欺負你,工作到深夜,還被逼迫做一些不正當或非法的事情。

這嚴重影響了你的健康和家庭生活。正確的做法?盡快辭職。

但如果你身陷債務,你甚至無法採取行動。

英文有句諺語:「Do the right thing.」,而我認為中文版本會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如果你傾聽內心的聲音,你會發現每天都有很多正確的事情可以做。

但仔細想想,有多少事情我們無法做到,因為債務束縛了我們?

「知行合一」是在個人層面。放大到社會、政府甚至國家,你會注意到,每個群體都可能因為債務而錯失正確的行動。

以政客為例,他們在當選前都承諾減稅。這是正確的。

但一旦他們上任,他們無法兌現承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深陷債務,扼殺了減稅的可能性。

或者在金融危機中,讓罪魁禍首破產才是正確的。

但由於債務的牽連,他們「大到不能倒」。

所以政府不得不出手拯救他們,甚至支撐資產價格以避免崩潰。

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國家的中產階級負債累累,在政策或選舉中,他們會傾向於保護自己,以免被貸款壓垮,而不是投票支持他們真正相信的事情。

我們通常責怪擁有既得利益的大人物阻礙變革,但我們往往忽略了負債者最終可能會幫助他們。

所以,債務會阻止你做正確的事情。對於某些人來說,債務甚至顛倒了「正確」和「錯誤」的意義。

現在,我並不是說沒有負債的人總是會做正確的事情,或者說每個錯誤都是由債務引起的。

但你必須知道,債務會限制你的行動,它會在你不注意的情況下偷偷靠近並挾持你,讓你陷入困境。

真相二:債務限制選擇

債務會減少你的選擇,或你的可能性。

在第一個真相中,我引用了美國歷史的例子。現在,我將談論當前正在發生的事情——最近爆紅的「走線」現象。

網路上有很多關於它的紀錄片和訪談。許多人將其歸因於政治、意識形態或絕望的經濟。

但令我震驚的是,幾乎沒有人提到個人債務——即使提到,也只是一筆帶過。

我想表達的是,如果我能採訪那些「走線者」,我絕對會直接問一個問題:「你們背負了多少債務?」

我並不是要妄下結論,認為他們只是為了逃避債務,或者將所有責任都歸咎於他們,或者排除其他原因。

我只是說,我有一個預感,那就是在這個群體中,背負著沉重債務的人並不少見。

歷史告訴我們,無法承受的債務是少數能推動人們冒生命危險並遷移的事情之一。

那是因為當債務變得太重時,它會剝奪所有的選擇。沒有選擇,就沒有希望。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逃離,不在乎是生是死。

選項的重要性

那麼,為什麼選項如此重要?

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納西姆·塔雷伯,寫了一系列五本書,名為 Incerto,意思是「不確定性」。

第一本書 隨機騙局 說,世界基本上是一個充滿隨機性的混亂局面。我們無法預測任何事情。

第二本書 黑天鵝 闡述了命運的 80/20 法則——少數事件決定了大部分發生的事情。

壞消息是,這些改變遊戲規則的事件通常是不可預測的,而且超出我們的掌控。它們被稱為黑天鵝。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黑天鵝事件?

塔雷伯在 反脆弱 中給出了答案——我們必須變得反脆弱。

不要費心去預測、控制或躲避黑天鵝——而是要擁抱它們。

甚至製造一些對自己有利的黑天鵝,並從中獲利。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創造好的黑天鵝,歸根結底就是冒險、犯錯和學習,並擁有更多的選擇。

塔雷伯擁有豐富的金融交易經驗,他將選項比作股票期權,一切都與不對稱性有關。

只要你能承受犯錯的代價,你就不必每次都成功——只要成功一次,回報就可能是巨大的。

當你失敗時,如果打擊是你能夠承受的,你可以分析並學習,為下一輪做好準備。

這就是你如何從那些罕見的隨機勝利中獲利。

但冒險只有在代價是你能夠控制和負擔得起的情況下才有效。

如果一個失誤就讓你一敗塗地,你就無法再進行實驗。

這個代價取決於你的安全緩衝。

儲蓄和現金可以加強這個緩衝,而債務則會吞噬它,使選擇變成一種奢侈。

在我的舊影片中,我談到我年輕時,我的家庭非常貧窮。

我拿出我們所有的積蓄去國外追逐夢想——感覺就像走在鋼索上一樣。

現在回想起來,我有兩層緩衝。

第一,我年輕,有時間東山再起。

第二,我的家人沒有任何債務,甚至還有一些現金儲蓄。

所以我的風險是可控的。

如果我身陷巨額債務,而且父母生病,即使我年輕也無法做到。

這就是債務如何使一切都變成一種奢侈。

影片開頭的一條評論說:「沒有儲蓄,就不可能實現間隔年。」

我一半同意。

一年沒有收入?是的,你需要儲蓄。

但很多人高估了你真正需要的金額,尤其是在你年輕的時候。

你不必放棄一切一整年,你甚至不需要辭掉工作。

只要利用你的空閒時間去探索,你仍然會成長。

但一旦債務進入你的生活,這些選擇就會變得困難。你甚至不能把你的空閒時間稱為自己的。

很多人無法儲蓄,不是因為他們賺得不夠多,而是因為債務不斷消耗他們的現金。

他們沒有自由更換工作、改變生活方式,也沒有勇氣嘗試新的道路。

因為當你負債時,即使你的現金流穩定,很多人也不敢冒險或實驗。

你的直覺會告訴你,債務正在讓你變得脆弱。

真相三:債務使你脆弱

反脆弱 中,塔雷伯說,你無法確定風險、機會或黑天鵝,但你可以百分之百確定的是,一個系統或一個人是否脆弱。

而且很容易判斷——只要看看它是否能承受衝擊和風險。

如果一個人身陷債務,我們幾乎可以肯定他是脆弱的。

債務無法承受外部的混亂。

從個人理財的角度來看,塔雷伯認為儲蓄和選擇會推動你變得堅強或反脆弱,而債務則會直接將你推向脆弱。

這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

很多人喜歡借錢,因為這是槓桿——用更少的現金獲得更大的成果。

但他們忽略了槓桿的另外兩個特性。

第一:維持槓桿需要許多好的事情同時發生。

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就像當利率低、房地產和股票火熱、你的收入穩定、經濟蓬勃發展時,許多人會投入債務。

但他們沒有意識到,所有這些好的因素必須同時發生,而這是一個很小的機率。

我們有句俗話:「好事不成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完美的組合是罕見的。

但也有另一面:「禍不單行」。

意思是,如果其中一個好的因素開始惡化,那麼其餘的因素很可能也會隨之崩潰。

就像利率飆升、資產縮水、股市暴跌、經濟衰退、收入下降,甚至同時失業。

我敢打賭,過去幾年的市場混亂已經向許多人展示了這種多米諾骨牌效應。

槓桿的第二個特性是,它會不斷累積——兩端都會變得更重,使其越來越不穩定,直到它可能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崩潰。

就你個人而言,為了跟上不斷增長的債務,你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追求現金流。

這種壓力可能會隨時壓垮你——或者你的企業。

國家也是如此,政府不能永遠印鈔票、提高稅收,或者借新債還舊債來支撐槓桿。

當它崩潰時,你將面臨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或信貸崩潰。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說債務會讓你變得脆弱。

我知道,有些人很想用人們靠債務發家致富的成功案例來反駁我。

但我仍然要強調——我不是要貶低債務,說它一無是處,或者聲稱它總是會導致災難。

我關心的是債務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因為讓我們面對現實——太多人鼓勵你借錢。

鼓勵借債幾乎已經融入社會和體系中——它是預設模式。

就像你啟動某些軟體時,必須點擊「同意」條款一樣。

我們大多數人只會考慮這個應用程式可以做什麼,而不會仔細閱讀細則。

所以這個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個聲音來宣傳債務的好處。

我是來讀給你聽那些協議的——尤其是那些被塞在最後,用小字體印刷的關於缺點的內容。

債務限制行動。 債務限制選擇。 債務使你脆弱。

這就是債務成為我們生活中最大的奢侈品的原因。

結論

好的,感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次再見。

掰掰!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