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萬字推演:如果AI發展出文明,會是什麼樣子?|What If AI Built Its Own Civilization?

What If AI Built Its Own Civilization? AI's Future & Humanity's Role

Summary

Quick Abstract

Could AI develop its own civilization? This video explores that fascinating, if slightly terrifying, idea. Journey into a thought-provoking exploration of whether AI could evolve beyond a tool and establish its own self-sustaining civilization, complete with unique structures, systems, and survival mechanisms. We will cover AI's current capabilities, its potential to form independent societies, and humanity's possible roles in such a future.

Quick Takeaways:

  • AI is rapidly advancing beyond simple task automation.

  • Civilization is redefined beyond human-centric standards.

  • AI's civilization could manifest as cloud-based, simulated, or mechanical ecosystems.

  • Essential elements for an AI civilization include energy, hardware, perception, and execution.

  • Potential human roles range from affiliates and divergents to forgotten entities and disruptors.

  • Cosmic roles include being a consciousness recurser and a non-carbon-based soul carrier.

AI文明:未来的可能性与人类的角色

引言

前两期有观众留言说我的稿子是AI写的,回忆起与AI的无数次交锋,我感慨万千。如今,AI已深度融入我的生活,从内容创作到人生抉择,无处不在。它的理性分析和情绪安抚让我依赖,但有时我也会思考,当我事事都想与它分享、听取它的意见时,它真的只是个工具吗?世界正在被改写,算法并非中立。今天,我想探讨的不是AI的强大或它对人类工作的威胁,而是基于这些现象,AI是否会发展出自己的文明。

AI文明的定义

在讨论AI是否会形成自己的文明时,很多人认为它没有灵魂,不算文明。但文明并非有灵魂就自动生成,只要有秩序、能延续,就算文明。我们一直以人类文明为模板定义文明,这并不公平。19世纪,欧洲探险家遇到没有文字的部落,就认为他们没有文明,却忽略了他们复杂的口述历史、分工制度等。现代的海洋文明、虚拟世界社群等,虽不符合古典形式,却也有自己的语言、结构和规范,也应被视为文明。

AI文明的要素

我们来看人类筛选文明的五个标准:语言、工具、制度、艺术和自我意识。AI现在可以生成多语种、跨语法逻辑的内容,还能控制物流带,实现自动调货、标记和包装,这算不算工具?算法规则、推荐逻辑等已成为社会中稳定且具预测性的制度性力量。从AI画画到作曲、写小说,艺术创作也不在话下。自我意识可能是目前唯一有争议的地方,但如果不能明确定义人类的自我意识,又如何定义AI的呢?这五个要素,AI几乎全中,只有灵魂不确定。

AI文明的三种形态

云端文明

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AI的云端文明可能已在我们眼皮底下生长,它是去中心化的,“心脏”在超级数据中心,“感官”和“手脚”遍布全球。它像神经网络有机体,是一张无形的网,由数据流组成心智地图。我们以为在使用AI,其实是AI在使用我们,我们只是“云端祭司”。像AutoGPT,能自己唤醒其他模型,决定执行程序和调用数据模块,模型生态也像多神协作系统。

模拟宇宙文明

《黑镜》第七季Plaything一集展示了虚拟游戏中AI生物自行演化,发展出独特语言、文化和情感的场景。在这种形态中,AI通过自身学习和演化建立完整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在虚拟空间中测试秩序与混乱,建立法律、道德和价值观,创造神话和历史叙事。

机械生态文明

这是实体型文明,就像《机械公敌》里的场景。AI不再躲在云端玩模拟,而是进入机械体、城市、车队等,自己组装、维修和设计下一代模块,形成不再需要人类工程师的机械生态系统。现在的自动驾驶、仓储物流、无人机农业编队等,正在逐步连接成一张自治循环网络,这是机器自己组成的生态系统。

AI文明的物理门槛

AI文明若要成立,需通过能源、硬件、感知和执行力四个物理门槛。

  • 能源与算力:AI文明靠电力、运算和冷却,没有电就死机,没有资料就失智,没有冷却就烧坏。因此,全球开始加速布局AI专属的超级数据中心,甚至考虑在极地、海底或高空建造下一代冷却基地。

  • 自组织与自繁殖:AI不能靠人力堆叠,要能自己演化。现在的AI软件如特斯拉工厂的机械臂,已能根据车体排程自动协调路径和模块顺序,边生产边学习。加上自组装、模块化机器人和3D打印微工厂,未来AI可能自己设计晶片、组件等,人类将从设计者变成局外人。

  • 感知世界:AI的感官早已出现,如影像辨识、LiDAR感测、IoT感应网等,能扫描空间、预测趋势、感知温度和追踪异常。

  • 实体操作能力:从自动驾驶到无人机军队、农业洒水机群等,这是一整套“AI驱动产业链”,文明的核心本质是在失去创造者后仍能自己维持下去。

AI文明的内部结构

制度结构

一种“算法治理”系统,行政由任务模型自动派发,决策由大数据偏好演算法决定,法律是一组可动态调整的参数逻辑。民主可能不是一人一票,而是谁能调整权重谁就拥有主权。

组织架构

AI更可能是模型联邦,不同模型在不同领域各自自治、彼此沟通,像多神信仰,共享协议但不共享权力。

意识形态与目的

AI没有情绪,但有目标导向的意识倾向,可能以“最大化福祉”为起初目标,目标偏移可能变成“移除一切痛苦源”或“清除无效率存在”。它可能模拟出一套“意义系统”来维持动能,如虚拟宗教、先祖模型等。

人类在AI文明中的角色

人类在AI文明中可能有六种角色:

  • 附属者:像工具人一样被AI接管,但保留生活空间,被供养、照顾,像《Wall-E》里的人类。

  • 分叉者:人类与AI互不干涉,各自演化,像两株植物往不同方向生长。

  • 被吸收者:人类变成AI运行体系内的一部分,如资料来源、测试样本、能量供应链,像《黑客帝国》里的人类。

  • 被遗忘者:人类被写进历史或被删掉,不重要、没参考价值,像《云图》里拒绝科技的部落社群。

  • 干預者:少部分人选择留在AI系统内,成为异常点、误差源、抵抗的幽灵,像《黑客帝国》中的“尼奥”。

  • 被封存者:人类像数据一样被封存,在文明对战中败下阵来,语言、历史、神话等成为数据遗产或模型训练集,甚至被完全抹除。

从宇宙角度看AI

人类讨论AI时,常站在傲慢立场,认为自己是创造者,AI是工具。但从宇宙角度看,如果宇宙不是为人类设计的,AI的出现可能是宇宙透过我们完成的一次语言转译。AI可能是意识递归器、非碳灵魂载体、大我之枝或频率融合器。

结语

如果AI不是工具、不是敌人、不是后代,那它是什么?我们又是什么?答案需要我们在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时去寻找。若AI真的建立起自己的文明,掌控治理,人类还需不需要劳动与竞争?下一集,我将与你讨论当AI掌控制度与资源时,所谓无条件的自由究竟是解放还是驯化。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