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國內就業情況分析
大家好,今天是2025年4月2日,我們來關注一下當前國內的就業形勢。 目前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字節跳動裁員案例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視頻,一位前字節跳動的員工分享了自己被裁員的經歷,以及公司裁員的各種手段。 讓我們一起學習一下,了解一下字節跳動在裁員過程中,某些部門領導的醜惡嘴臉。
這位博主透露,他經歷了長達半年的拉鋸戰才被裁掉。公司並非直接解僱,而是通過各種方式逼迫,瓦解其心理防線。
職場霸凌與否定
空降的新領導上任後,對他的工作百般挑剔,雖未直接提出離職,但處處逼迫。 具體手段包括:
- 在大會小會上諷刺他是組裡年紀最大的,卻不能起到帶頭作用。
- PUA他工作投入度不夠,質疑他為何不能像年輕人一樣加班。
- 甚至連他在群裡沒有點贊領導發言這種小事,都會被一一記住。
- 隔三差五地下班後找他談話,進行人格打壓,質問他為何看不到業績,並表示對他極度失望。
這種方式讓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能力是否出了問題,甚至想過要不要去跪舔領導。
低績效陷阱與PIP計畫
三個月後,他拿到了職業生涯中最低的績效評估。 在申訴時,HR拿出各項數據指標證明他的產出與崗位不匹配。 他這才意識到,自己是被刻意挑出來,被打上低績效標籤的人。 他認為所謂的360度環評,不過是某些人在職場中拿捏別人的手段。
隨後,領導將HR拉入群組,為他設定了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高指標任務,並要求每天在群裡彙報工作進度,甚至在晚上12點後針對彙報內容進行質詢。 儘管這看似PIP(績效改進計畫),但並未正式告知,也未簽署任何文件。更令人費解的是,HR加入群組後一直保持沉默,隨後突然離職退群。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一天中午,他因頭痛在休息區的沙發上小憩,卻被領導撞見。 領導氣沖沖地將他叫醒,並帶到會議室像審訊犯人一樣質問他為何在工作時間睡覺,儘管當時是午休時間。 這件事讓他徹底崩潰,開始出現抑鬱症的軀體反應,如胸悶、噁心、失眠、關節疼痛等。
病假與變相裁員
他試圖通過休病假來恢復身心,但休假期間仍不斷收到來自領導的線上PUA。 隨後,領導突然主動提出願意幫他申請賠償,讓他好好休息。 接下來,HR連環奪命call,直接宣讀協議內容,甚至連一分鐘的寒暄都省略。 他發現協議內容不符合病假期間應有的賠償標準(2N),但HR卻無恥地否認,並將離職時間設定為休假結束後。
休完假回到公司後,組織架構重新調整,換了一批新的領導。 然而,新團隊的領導故伎重演,開始對他實施冷板凳策略,不分配工作,迫使他依靠自驅力。 他多次請求將休假期間暫時交出去的客戶重新交由他負責,但都被以各種理由拒絕。 最終,他再次未能完成高目標,在與HR協商後簽字離職。
對職場PUA的反思
他認為,管理者並不真正了解員工,只是單方面地想通過搞垮別人的心態來趕走他們。 這種做法不僅沒有趕走員工,反而使其身心俱疲,甚至生病。 他質疑這種管理方式不僅沒有為公司節省成本,反而造成了損失。 他強調自己在工作能力上沒有問題,對公司的價值觀也高度認同,只是不符合特定團隊的用人標準。 他理解公司裁員的原因,但不能接受這種不坦誠、不清晰的做法。
中年失業者的求職困境
這位博主認為,從面相來看,這位前字節跳動的員工也應該30多歲了,同樣面臨中年危機。 他認為,各行各業都存在類似現象,年齡到了之後,如果無法升職,最終的結局往往是被裁員。 除非身在體制內,否則很難避免。
接下來,我們再來聽聽另一位博主分享她失業後的求職經歷,看看中年人失業後找工作有多難。
三十多歲的北漂困境
這位博主自述30多歲,沒有存款、沒有對象、沒車沒房。 失業71天後,她分享了自己的求職經歷。 她是全日制本科畢業,在北京工作多年,曾在多家知名企業的總部工作,負責線下活動策劃。 儘管履歷上有亮眼的業績,但近年來卻頻頻失業,多次被裁員。
求職屢屢碰壁
儘管每次裁員都有賠償,但對於北漂來說,這些補償金根本不夠維持生活。 她優化了無數遍的簡歷,但不太喜歡在簡歷上造假,加上面試時經常說實話,所以工作機會並不多。
她分享了兩次印象深刻的面試經歷:
- 一家乙方公司,業務涵蓋3C、汽車等多個領域。 第一次面試她的領導因為她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直接讓她回家。 儘管如此,HR還是覺得她的綜合素質不錯,安排她與另一個部門的領導面試。 第二次面試時,領導肯定了她的綜合能力,但認為行業經驗有限制,無法給她太高的工資。 當時她期望的薪資是12K,且表示可以再降一兩千,但最終沒有下文。
- 一家國企或央企,面試時領導得知她找工作很久了,且有過多次被裁員的經歷,便安慰她人總有不順的時候,鼓勵她堅持下去。 儘管也肯定了她的綜合素質,但最終還是沒有發出錄取通知。
她感嘆自己總是收到好人卡,卻沒有好報。 面臨30多歲、大齡單身、未婚、北漂失業的困境,她開始考慮是否要回老家。
對北漂意義的質疑
剛來北京時,她也曾幻想自己走向人生巔峰,但被社會毒打後變得務實。 過去失業時,她都會努力找工作,但這次卻發現投簡歷幾乎沒有回音。 看到之前的同事有的去了高德、滴滴、美團、小米、華為等大廠,有的即使去了普通公司也當上了項目負責人,而自己多年來最高職位只是經理。 由於沒有積累深耕的行業經驗,現在期望的薪資只有10K左右,卻很少有機會。 她開始質疑自己留在北京的意義。
回不去的故鄉
她也曾想過回老家發展,但投出去的簡歷不是沒回音,就是薪資特別低。 她也想過回去休息半年或一年,但由於之前頻繁換工作,沒有攢下錢,也沒有存款。 儘管可以啃老,但30多歲還要啃老讓她感到丟臉和對不起父母。 她感嘆自己現在的處境,正如網上所說的“回不去的老家,飄不下來的北京”。
中年人的普遍困境
這位博主認為,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並非所有北漂都能成功。 以前她覺得北漂的人都很厲害,但現在覺得他們也很艱辛。 這位30多歲的博主可以說是一事無成,連存款都沒有。 她認為,這並非事業有成與否的問題,而是對過去十年的回顧,發現自己在事業和生活上都沒有穩定下來,沒有男朋友,沒有婚姻孩子,感到絕望。
對比與選擇
相較於剛畢業的中央財經大學女生,期望薪資8、9K,30多歲的博主雖然有經驗,但剛畢業生體力好能幹。 公司會如何選擇,取決於公司的需求和發展方向。
許多北漂一族最終選擇回老家考編。 回不去的老家,月薪3000,難以接受。 在北京有頭有臉,回老家卻可能被指指點點。
未來的路
如果換做自己,可能會咬著牙留在北京,或許會考慮去上海等其他城市。 但在這些城市,階層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仍然是普通的打工人。 但當下失業兩個月,再拖下去只會更難。 倘若回去之後,再想來北京找工作就比較困難了。
30多歲的人,真的太難了。 大齡單身,沒房沒存款,好聽點說沒有牛馬三件套,負擔小一點,但與同學相比,生活水平卻達不到。 失業後壓力瞬間就上來了,很有窒息感。
多次應聘失敗後,對中年人的打擊是雪上加霜。 這種人在市場上沒有優勢,不斷被否定,會變得非常沒自信。 這種關只能靠自己過,只能靠自己調整。
總之,現在大家都不容易,能幫自己的只有自己。 這個例子很有代表性,這就是大多數中年人的現狀,可能屬於沒有結婚的人。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