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永不失敗的法則:不賠錢
大家好,我是 Ray。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能幫助我創業永不失敗的法則。我知道這個說法有點誇張,創業怎麼可能不失敗呢?但事情是這樣的。
源起:一次關於失敗的採訪
前段時間,我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創業經歷過哪些失敗?畢竟失敗是成功之母嘛。然後我就認真想了想,回答說,我好像沒怎麼失敗過。對方就直接有點懵,我顯然沒有按照套路出牌。
面對創業者的建議:「不要賠錢」
他又問,那你給創業者的建議是什麼呢?我說就一條:「Do not lose money」(不要賠錢)。然後人家尷尬地笑了笑,似乎覺得我在敷衍。很顯然,創業不賠錢,當然就不會失敗,這誰不知道?
空話背後的深層意義
但我這絕不是敷衍,而這句看似像是空話的背後,有更深層很多人不理解的意義,它在指導我創業的每一步。所以今天這個影片,我就透過我的一些故事跟思考跟大家聊聊,「Do not lose money」這個法則,如何能夠幫助你在創業中立於不敗之地。
前提聲明:一個普通人的創業經驗
不過有一點我要聲明,就是雖然我自己已經創業十幾年了,我絕對不是什麼商業奇才,我從來沒有創造出一家什麼上市企業、什麼世界 500 強。我最多算是一個沒有本金創業,把自己養活得還不錯的小老闆、一人企業,一個靠網路為生的普通人。
我的經驗對誰有幫助?
這就是為啥,我這雖然是個講錢的頻道,我一直沒有真正聊過創業。但是剛才提到那段對話提醒了我,也許我的經驗能夠幫助到跟我類似的人,畢竟不是所有人的創業都能拿到風投的。所以這個影片就是一個普通人,從零開始創業不失敗的簡約指南。
贊助商:Interactive Brokers (盈透證券)
在繼續之前,我想先快速感謝一下頻道的長期贊助商 Interactive Brokers (IB)。IB 是我自己使用多年的券商了,我的美股交易全在那裡。IB 的名氣跟信譽非常的高,屢獲殊榮,功能十分的強大,交易費率很低,甚至可以低到忽略不計。而且對我這種不在美國的用戶來說,IB 還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就是它的換匯功能十分的強大,而且費率極低。它甚至給滿足要求的帳戶裡的現金支付利息。那我十分推薦大家點擊評論區的連結來試試 IB,你點擊連結對我有收益,這也算是對我的支持了。
Do Not Lose Money 的出處與意義
好,我們現在繼續。咱們首先先聊聊「Do Not Lose Money」的出處。很多觀眾應該知道,這句話其實來自於巴菲特。他的原話是:「The first rule of investment is don't lose. And the second rule of investment is don't forget the first rule.」
不僅僅是投資法則
關於這句話在投資中的理解跟操作不是這個影片的內容,未來再跟大家分享。那我現在就想回到這句話的本身,為什麼它對我有指導意義?有兩點。
1. Downside Protection(下行保護)
首先,「Do Not Lose Money」對我來說,本質上講的是 Downside protection,是一個 anti-goal (反目標)。所謂的反目標就是你想避免發生的事件。查理·芒格說:「Invert, always invert」(永遠去逆向思考)。他說:「All I want to know is where I'm gonna die, so I will never go there.」(我只想知道我會在哪裡死去,這樣我就永遠不會去那裡)。
這當然是個玩笑了,我們誰也不知道自己會在哪死去。但是對一個公司來說,非常容易,公司一定死於賠錢。死掉了,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就這麼簡單。所以,「Do Not Lose Money」是創業的第一目標。
2. 一把決策剃刀
其次,更重要的是,這句話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把剃刀,能夠幫我在創業和投資的每個環節,都做出正確的決策。
什麼是「剃刀」?
什麼意思呢?「剃刀」它是一個哲學研究中的術語,它指的是一種決策原則,它就像剃刀一樣,能夠幫你切掉各種複雜的解釋或不必要的步驟,簡化過程,做出最終的決策或判斷。
決策剃刀的例子
這些剃刀往往非常的朗朗上口,你比如巴菲特的話,就跟電影《搏擊俱樂部》裡的剃刀極其的相似。再比如奧卡姆剃刀:「若無必要,勿增實體」(最簡單的論據往往是最正確的)。漢隆剃刀:「能解釋為愚蠢的,就不要解釋為惡意」。
如何真正使用「剃刀」?
這些剃刀我們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很多人只是把他們當成引人思考的名言警句,沒有把它真正當成做決策的工具。因為當你真正認真對待他們,你會發現想要真正揮舞起這把剃刀,你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擁有剃刀本身,還包括為了揮舞起它,你要匹配的一整套策略系統跟世界觀。
Do Not Lose Money 如何指導創業?
那現在我們就聊聊,「Do not lose money」是如何指導我創業的。在創業中,「Do not lose money」對我意味著有三點。這聽起來可能有點俗:
- 空手套白狼
- 借機生蛋
- 正確的衡量標準
1. 空手套白狼
所謂的「空手套白狼」,並不是說去賠別人的錢。之前我在推特上提到了「Do not lose money」這個概念,然後就有網友批判說,不花自己錢,去拿投資人的錢去賠,是不承擔後果的行為。那這是一個誤解,「Do not lose money」說的是不賠錢,那投資人的錢也是錢,所以這點需要澄清。
依靠其他資源來創業
那我說的「空手套白狼」,是指的是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依靠其他資源來創業賺錢。很多人總是抱怨自己有創業的雄心,但是沒有資金。但我總說,如果你沒有空手套白狼的能力,給你多少資金,恐怕也是白費,因為創業中,賺錢的能力要比本金重要。這些能力包括銷售的能力、獲取信息差的能力、生產其他資產的能力。
銷售能力的重要性
你比如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銷售。當時我剛上大學,家裡特別的窮,連學費都掏不起。當時流行大學生創業,那我們班有個同學家裡有點錢,有個創業的點子,去批發玫瑰跟 925 銀飾,賣給搞對象的大學生。然後我看到後就立即加入了,雖然我掏不起本金,但是我有時間、有腿有嘴,我要靠這張嘴把錢掙了。
所以當時我就挨個宿舍去敲門,推銷產品。經常遭遇白眼被摔門趕出來。有時候跟客戶聊一個小時,都聊成了哥們了,人家才買我一朵花。我記得最慘的一次是平安夜,我隔壁宿舍有一個同學去步行街約會,我去給人家送花,結果路上太堵遲到了,被他以客戶的口吻罵了一頓,差點耽誤了人家的好事。
從實踐中學習
當時被罵後感覺很微妙,我一點也不覺得委屈,或者說覺得自己可憐。我反而覺得自己特別的酷,因為在別人還在花父母的錢約會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靠自己賺錢了。我知道這種能力會跟我一輩子。
銷售:一種可學習的技能
再後來我做了很多的銷售,什麼賣電腦、賣課、甚至去做募捐。對,募捐本質上也是一種銷售。我的 YouTube 影片其實也是一種銷售。這兩年我在推特上發現了很多做獨立開發的程式設計師,我發現很多人其實產品還不錯的,但就是不懂得銷售。實際上很多人也知道自己這個短板了,但最後總是會陷入技術的爭論中,而不去提升銷售能力。
那這裡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了,但是 我認為最主要是因為銷售是一門學習來的技能,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天賦。但是技能的習得是需要時間積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很多人嘗試了一下之後,發現很難就放棄了,認為自己沒有天賦。而且在你做技術相對成功那麼多年後,讓你突然去做銷售,你心理上可能有點負擔。
給創業者的建議:儘早學習銷售
所以我對任何想要創業人的建議就是,學習銷售要趁早,因為銷售能力就是空手套白狼的能力,是一種最直接的賺錢能力,它是一種槓桿力讓你受益終生。如果你是一名大學生,你的第一份兼職應該是銷售而不是家教,因為你年輕心理負擔小,也沒有什麼可失去的,可塑性強。如果你現在人到了中年開始學習銷售,其實也不晚,但是你要清楚,這個能力是需要時間積累的。你是希望三年後依然抱怨太晚了,沒學銷售,還是說從現在開始,三年後你已經掌握了這種能力?
信息差:另一種槓桿力
所以你看,「空手套白狼」的本質就是用非資金的槓桿力賺錢。銷售是槓桿力,而信息差也是這樣的一個槓桿。我早期的職業跟創業是托福雅思培訓,其實我們這個行業的興起本身就是靠的信息差,原創的東西很少,連教材都是抄的。包括我們這些英語教培出身的老師們,很多人創業的成功,本質上也是因為英語這個信息差。實際上一直到現在英語這個信息差,依然在為我創造價值。
AI 時代,信息差依然存在
很多人說,有了 AI 就沒有語言上的信息差了,我非常的不同意。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能夠使用另外一種語言進行思考和共情,它就是一種能力,會給你帶來很多的優勢。所以信息差這個槓桿力,它不僅僅來自於本身,它還能幫我們創造出其他具有槓桿力的資產,比如文章、書籍、影片、程式碼等等。它們有槓桿力是因為它們一次產出可以無限複製,服務無數的人。這些都不需要所謂的本金,依靠它們創業,你不會賠錢。
2. 借機生蛋
在創業中做到不賠錢的第二個原則就是「借機生蛋」。它的意思就是利用現有的平台,為自己打造一個賺錢的買賣。這個現有平台可以是別人的,也可以是自己的。
避免將平台當成自己的能力
我們經常看到一種特別容易賠錢的創業行為,那就是一個在公司裡做得非常成功的職員,錯把平台當成自己的能力,辭職創業,結果一地雞毛,賠錢了事。這是因為創業是一個從 0 到 1 的過程,但是一般的職員在現有的平台上,只擅長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他沒有做過,甚至都不知道 0 到 1 其他方面的存在,或者誤以為自己擁有從 0 到 1 的能力。更天真的甚至以為自己會 enjoy 這個過程。
理解 0 到 1 的過程
這就導致他真正從 0 開始的時候,發現之前在平台擁有的那些支撐系統跟資源,通通都不存在了,才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之前的老闆其實沒自己想的那麼無能。
《The E-Myth Revisited》的啟示
其實關於這個現象,我推薦大家看一本非常老的商業數據,叫做 The E-Myth Revisited。他把這種創業者叫做由專業技師變成的老闆。大意就是當一個平台上的技師因為自己的工作優秀而決定創業時,這就好像是為了一盤醋而包了頓餃子,甚至是開了個餃子館。但是這盤醋和餃子館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從實踐中學習創業
所以想要創業不賠錢,你需要意識到平台給你帶來的優勢,利用平台,讓自己完成從 0 到 1 的過程,這就是我說的「借機生蛋」。還舉我的例子,我剛才說我做托福雅思老師,而我最初想要做的創業其實就是開學校。所以我就利用現有的平台努力給自己創造機會,去完成開學校的從 0 到 1 的過程。
你比如在多倫多我們需要開一個從來沒有的雅思培訓部門,於是我就牽頭從 0 做起。我們需要開一個全新的高中,我就給自己創造機會全程的參與,接觸了很多人,學了很多寶貴的知識。當網絡教育的概念開始出現的時候,我就拍胸脯跟我老闆說,我能建一個網絡學校,但實際上我啥都不懂,完全是從頭開始。
從無到有的過程
我不懂程式碼就愣是從第三方的平台 E-Lance (也就是現在的 Upwork) 上招聘了一個軟件的開發團隊,把網站、教學系統、登陸管理系統,以及支付系統通通的建立起來。老師們不會拍影片,於是我就自己從拍攝、收音、剪輯跟製作全都學了一遍,然後幫老師們拍,甚至學校的宣傳動畫都是我自己做不出來的。
學習的動力
很多人問我是怎麼學影片剪輯的,這就是我的方法。在我從這個學校辭職的時候,我已經把無論是開實體學校還是網絡學校的 0 到 1 全都學會了,副業已經開始賺錢了。很快我就開了自己的網絡學校,這就是所謂的「借機生蛋」。
利用自身平台
而當你有了自己的平台之後,你更可以借機生蛋了,因為你總可以開展出新的業務和增長點,找到新的機會,嘗試新的方向,讓你的下一輪創業從現有的平台上長出來。你比如我現在 YouTube 事業跟社群網站都是在原有平台上的延伸。
創業能力:從 0 到 1 的能力
所以所謂的創業能力本質上是一種從 0 到 1 的能力和經驗。利用現有平台讓自己獲得從 0 到 1 的經驗,能夠大程度上減少自己創業賠錢的概率。
雙贏的策略
我知道有人會質疑說你這樣做是不是在佔平台的便宜,我覺得有這種想法的人可能不大適合創業,因為這是一種稀缺心態,把創業當成了零和博弈。當你利用現有平台去做 0 到 1 的時候,你其實也是在為平台創造價值,這是一種雙贏。這其實也反映了我們創業的本質,創業就是去創造價值,是一種富足心態不是零和遊戲。
副業的重要性
那我知道有人會說,如果平台不給我 0 到 1 的機會怎麼辦呢?其實「借機生蛋」它不一定非得在平台上,你完全可以靠平台提供的穩定收入和安全感,在平台外搞點副業,試試從 0 到 1。這一點我想特別的強調一下,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一種說法說,副業是偽命題,年輕人應該專心本質工作成為專家,在平台上混出頭才對,但是我完全不認同。
副業不是偽命題
副業可不是偽命題,那些反對的人根本就沒有 get 到副業的真正意義。副業不是為了賺點小錢,而是給你一個空間去嘗試從 0 到 1 去試錯,為未來打開更多的可能性。
從錯誤中學習
因為你要理解,在平台外搞副業有個獨特的好處,那就是它能夠提供給你真正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的環境。那這怎麼理解呢?我相信很多跟我一樣在台灣長大觀眾上學的時候,一定被老師這樣嚇唬過:「你可別犯錯,因為這個錯誤會被記錄到你的檔案裡會跟你一輩子。」
平台外的試錯空間
其實你想想,我們工作也是這樣,你在平台上嘗試 0-1,萬一失敗了,這會被記錄到你的履歷當中。那這些所有的失敗,都會成為你將來升遷或者換工作的絆腳石。但在平台外,你有平台工作兜底,你失敗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你照樣能從中學習累積經驗。而且這些教訓不會被記錄在案,只會在你的腦子裡變成財富。這才是真正的從錯誤中學習。在平台內你可能沒有這個機會,或者失敗的代價太大。但是平台外試錯,你輸了不掉本,贏了賺經驗,這不就是「Do not lose money」的最佳實踐嗎?
3. 設定正確的衡量目標
「Do not lose money」這把剃刀在創業中的第三個體現,我叫做設定正確的衡量目標。那做生意就是要盈利要賺錢,這好像是正確的廢話。但是在很多創業者身上你會發現一種怪現象,就是他們很多時候忘記了這一點,把注意力關注在其他的目標上。
其他目標
你比如說:「我要多好的辦公室」、「我要多大的團隊」、「我要參加多少場社交」、「接受多少報導和採訪」、「要幾輪融資」、「我要估值多大」、「我要增長率有多高」等等等等。
你衡量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那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就是你衡量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你當然可以辯論說,剛才那些多少都跟盈利有關,但是我們必須要清楚,它們並不是盈利本身。
聚焦盈利
當你遵循「Do not lose money」的時候,你會把那些不重要的、不能反映商業本質的東西和流程,通通減少到最低,把盈利本身當成衡量的目標。你越快開始盈利,你越不可能賠錢,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
1. 解決自己的問題
那這反映在我身上就是三點:第一,我要衡量的就是我的創業是不是在解決自己的問題,是否在讓自己成為第一受益人。
前兩天,我看到 Alex Hormozi 的一條推文特別有感觸。他說啊,最危險的競爭者不是那些同行業的巨頭,反而是那些因為個人原因而解決相同問題的創業者。對,把解決自己的問題作為創業的動力,是讓你最快盈利、最不可能賠錢的方式。
解決問題也能幫助他人
因為當你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和需求,你就已經贏了,即使這個創業不能作為一個非常盈利的生意,但是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也會讓目前的業務和平台受益。這本質上就是一個 downside protection。而解決自己的問題,也能幫你準確的判斷出問題和需求,進而幫助其他遇上相同問題的人,把它變成一門生意。
衡量標準
那這就是為什麼,每當我有一個創業的想法的時候,我都會去問自己,我這到底在解決自己的什麼問題。即使做一個影片,我都要求自己要成為第一受益人。這個受益可以是學到新的知識、搞懂一個話題、鍛鍊一種能力,甚至是獲得某個贊助、為社群招募成員。這樣做,流量就不再是唯一目標,內在收益和轉化率也是我衡量的標準。所以即使最後流量不理想,我依然有所得不會輸。
2. 找到第一個真正的客戶
那我第二個要衡量的是,我是否能夠迅速找到第一個真正的客戶。因為我這麼多年創業的經驗是,只要我能找到第一個客戶,那就一定能夠找到第一百個客戶。但要注意,這個客戶必須是真正的客戶,那種願意付費的,並且讓我盈利的客戶,而不是那種依靠免費或者說低價賠錢獲取的客戶。因為第一個真正的客戶是對你商業模式的認可,是一個你做對了的信號。所以把注意力專注在快速找到這樣的第一個客戶,對我極其的重要。
3. 保持極簡
那我在創業中的第三個要衡量的就是,我的生意是不是足夠極簡。那作為一個 YouTuber,我經常會受到各種贊助合作的邀請。那有意思是很多這些郵件的開頭都是這樣說的:「尊敬的 Money XYZ 團隊。」每次看到這個我就想笑,因為我根本沒什麼團隊。
一人企業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其實都是我自己跟我老婆,我們這算一個一人企業或者說二人團隊。不像很多內容創作者,影片還沒開始做幾個,就想上去搞團隊。那我之所以一直沒有團隊,是因為我遵循這種極簡的創業原則。
個人財務與企業運營
我認為創業跟個人財務是一樣的,你應該保持節儉,該省的地方就一定要省。你比如說:「我能在家裡工作就不去一個咖啡廳」、「能去咖啡廳我就不會去做辦公室」、「能做辦公室我就絕對不會去長租一個 Fancy 的 Studio」、「那我能用軟件解決問題的時候,我絕對不會去雇人」、「我能夠雇一個 Freelancer 絕對不會雇一個全職員工」等等。
極簡的本質
那這反應的都是「Do not lose money」的原則,是一種 Downside Protection。那我知道肯定有人會說,你這樣做太保守了,因為怕虧錢而不去規模化,是限制了自己的發展。
極簡創業:以盈利為目標
這就是我想分享的關於極簡創業和一人企業的一些心得。極簡創業是把盈利作為本質目標,而不是把規模化作為目標。那如果你服務的群體和市場需要你的業務達到一定的規模,那麼所謂的一人企業就不再適用了,該規模化就要規模化。但是這裡需要警惕的是,就是你不能為了規模化而規模化,或者去規模化那些無法實現規模的東西。
YouTuber 的規模化
那麼還拿做 YouTuber 這件事來說,我的剪輯可以規模化,商單也可以擴大規模,但單單就我這個創作者是個瓶頸,無法規模化。就算我一天二十四小時不睡覺,那我的靈感跟創作也是有限的。我知道有人說你可以去雇人給你寫稿子呀,沒錯,但那不是我的創作,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也不是我想要追求的商業模式。
社群運營的規模化
所以當創作瓶頸沒有解決的時候,去談規模化都是一種浪費,甚至會去分散本來屬於創作上的精力。但是現在我開始創建團隊了,我有了自己的剪輯師,我也開始招募社群的運營團隊。這是因為社群運營已經在影響我的精力,讓創作和社群都在受到影響,所以我的這門生意的自然生長,需要我去規模化系統化,選擇組建團隊在現在就變得有意義了。
更多關於極簡創業
那其實關於一人企業跟極簡創業,我們還有很多可以討論。那關於我創業的很多細節和經驗,其實都在我們社群裡的一些播客和直播裡,那未來我會整理出來陸續的跟大家分享。
推薦書籍
那我這個就跟大家推薦一本書吧,The Minimalist Entrepreneur,再加上剛才提到的 The E-Myth Revisited,我相信會對想要創業的你有所幫助。
總結:不只是口號,更是行動
OK,那以上就是我一個普通人創業不賠錢的簡單分享。那你也看到了,我並不是說只要你記住了「Do not lose money」這句話,你創業就一定不失敗。我分享的是我們應該如何把它當成一個決策剃刀,並且去建立能夠允許我們揮舞起這把剃刀的一整套策略系統甚至是人生觀。
真正有意義的是選擇和決策
所以真正有意義的,不只是那句話,而是你為了實現那句話所做的所有的選擇和決策。這個道理不僅在創業中使用,在投資和人生中也是如此。
未來展望
其實這個影片原本是講「Do not lose money」如何幫我在投資、創業和人生中避免失敗的,但是當我寫到創業那部分的時候,就已經七千多字了。那我在 YouTube 創作上也有一個剃刀,那就是一旦稿子超過五千字,我就要把話題拆分成不同的影片。所以在未來我會跟大家分享「Do not lose money」這把剃刀在投資和人生上的意義。如果你希望看到這內容,那就請你關注點讚加評論。我們下次再見了,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