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哈·哈帝如何徹底顛覆建築設計?解構一代建築大師的革命性設計思維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探索札哈·哈蒂(Zaha Hadid)顛覆傳統的設計奧秘!這位建築界的天才,以其獨特、複雜且令人驚豔的作品聞名。我們將深入探討她如何透過創新的設計流程,重新定義建築的本質。從馬列維奇(Malevich)的抽象藝術啟發,到對透視法的解構與重塑,一窺札哈·哈蒂如何將藝術思維融入建築設計之中,打造出劃時代的建築作品。

Quick Takeaways:

  • 受馬列維奇抽象藝術啟發,突破傳統建築繪圖的框架。
  • 運用非客觀藝術(non-objective art)的原則,追求純粹的創造,而非單純的再現。
  • 受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影響,探索第四維度(時間)在建築中的表現。
  • 解構透視法的錯覺,將三維立體感融入二維平面設計。
  • 將錯覺轉化為現實,打造出打破傳統視角的空間體驗。
  • 早期作品如Vitra消防局,展現「凍結的動作」概念,強調建築的動態感。
  • 透過藝術與建築的結合,創造出獨一無二且令人屏息的建築。

札哈·哈蒂的設計流程不僅是建築創新,更是一種藝術革命,為現代建築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探索札哈·哈蒂的革命性設計流程

札哈·哈蒂的建築作品複雜、充滿驚喜且獨一無二。她的設計過程也同樣獨特。我們將探討札哈·哈蒂如何設計建築,以及是什麼讓她的流程如此具有革命性。

札哈·哈蒂設計流程的革命性

札哈·哈蒂以其令人嘆為觀止的設計聞名,這些設計似乎挑戰邏輯,有時甚至挑戰地心引力。雖然她的建築無疑引人注目、前所未見且複雜,但她遺產中最具革命性的並非建築本身,而是她設計建築的方式,這種方式改變了我們對建築的思考方式。

靈感來源:「馬列維奇的結構」

讓我們從啟發她重新思考可能性的項目開始,這個項目名為「馬列維奇的結構」。札哈·哈蒂在倫敦建築協會攻讀四年級時畫了這幅畫,作為她的畢業論文。當時她的老師雷姆·庫哈斯和伊利亞·贊格利斯挑戰他們的學生,以革命性畫家馬列維奇的作品為基礎,提出一個項目提案。這項作業將深刻地改變札哈和她對建築的思考方式。

馬列維奇的革命性

要理解原因,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是什麼讓馬列維奇成為一位革命性的畫家。廣義地說,藝術分為兩種類型:客觀藝術和非客觀藝術。

  • 客觀藝術: 具有再現性。椅子看起來像椅子,花朵看起來像花朵。它以可識別的方式向我們展示可識別的事物。即使是立體主義也屬於這一類,扭曲的臉仍然可以被識別為臉,它永遠不會變成真正的抽象。
  • 非客觀藝術: 完全不具再現性。它是抽象的,是藝術家純粹表達的一種練習。

在馬列維奇創作的時代,抽象藝術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他處於發展非客觀藝術概念的最前沿,他稱之為至上主義。這個名稱來自於這樣一種想法,即他的藝術關注的是純粹情感的至高無上,而不是對現實世界的再現,而這基本上是當時藝術的本質。為了支持對情感的關注,他的藝術以簡單的幾何形狀和有限的調色板為特徵,並完全拒絕了現實主義的再現。

札哈的論文項目

用她自己的話說,她受到馬列維奇藝術的啟發,重新思考設計。她說:「藝術過去是再現,而不是創造。抽象開啟了不受限制的發明的可能性。」她還說:「我感到傳統建築繪圖系統的貧乏限制了我,我正在尋找一種新的表現方式。」因此,她開始以馬列維奇的藝術為靈感,進行抽象實驗。

馬列維奇創造了這些名為 建築結構 (architectons) 的雕塑物件,這些物件本質上是 3D 物件,將他在繪畫中使用的形狀概念轉化為 3D 作品。庫哈斯和贊格利斯給學生的任務是使用這種建築結構作為現實世界建築設計的基礎。

「馬列維奇的結構」分析

札哈的繪畫作品旨在呈現一個橫跨倫敦 Hungerford 橋樑的酒店和公寓綜合體。這與典型的建築渲染圖相去甚遠。

  • 首先,它是抽象的。
  • 它混合了二維和三維的視角。
  • 像馬列維奇一樣,它使用非常簡單的幾何形狀。

我們可以在繪畫中看到建築結構以三維形式呈現,以及建築輪廓,它們似乎在飛行,創造出一種運動感。這幅畫彷彿有人把它扔出去,它正在空間中飛速穿梭。

札哈將這些碎片整合在一起,這與馬列維奇的做法完全相同。在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作品中,可以看到三個非常強烈的黑色形狀漂浮在基本上是空白的白色背景上,下面是一系列漂浮的紅色矩形、線條和正方形。這些形狀如何在札哈的作品中轉變為建築結構。札哈更進一步,根據作業要求,將建築結構轉變為建築。

早期的探索:香港山頂俱樂部競賽

札哈·哈蒂談到這個項目如何為她開闢了新的思考方式,但這只是個開始。她將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繼續探索這個過程。她最早成名的項目之一是她為香港山頂私人俱樂部建築競賽提交的獲獎作品。

札哈的競賽畫作

札哈繪製了一幅畫作,作為她獲得獎項的參賽作品的一部分。這幅畫展示了整個城市,然後是遠處的山脈和建築物,在山頂附近是她的項目「頂峰」。她不僅展示了她的項目與城市其他部分的關係,就像馬列維奇展示形狀之間的關係一樣,而且還表明她對建築的想法是從山中發展出來的,幾乎看起來像是山的一部分。

這些是她作為設計過程一部分繪製的一些畫作和圖紙。札哈經常以這些書法繪圖開始一個項目的想法,這些繪圖是書法和形式的結合。然後她會從那裡轉向繪畫,以進一步完善這個想法,並最終演變成一座建築。這個項目從未建成,但她在後來的項目中使用了許多這些想法。

構成主義和第四維度

從札哈為香港山頂俱樂部設計的草圖中,可以看到馬列維奇的影子。然而,與馬列維奇的形狀從不真正重疊不同,札哈的作品更讓人聯想到埃爾·利西茨基,他在許多方面都是馬列維奇的門徒。對於利西茨基來說,通過藝術表達個人情感是不夠的,因此他加入了構成主義運動,該運動起源於俄羅斯,由弗拉基米爾·塔特林和亞歷山大·羅欽科創立。

構成主義與至上主義的差異

至上主義將藝術視為一種精神和情感體驗,而構成主義則將其視為社會進步的工具。利西茨基甚至寫了一本名為《關於兩個正方形》的兒童讀物,該讀物使用至上主義的藝術語言來質疑當時的社會秩序,至今仍被認為是平面設計的重要作品。

利西茨基對札哈的影響

構成主義吸收了馬列維奇漂浮的構圖,並將幾何形狀連接在一起,使其可以用作功能設計的基礎。這意味著構成主義運動的藝術可以在建築中具有實際應用。然而,他探索的最具影響力的概念是第四維度。愛因斯坦當時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偉大的靈感來源,他一直在探索第四維度的概念。

  • 如果一維是一條線,二維是一個平面,三維是一個立方體,那麼第四維度就增加了時間的元素。
  • 從本質上講,建築始終包含時間的元素,因為我們在其中移動。一旦有運動,就有時間。

在利西茨基最著名的作品 PRS(俄語“新事物的主張”)中,他試圖創造一種視覺錯覺,超越平面,暗示這種超越人類感知的、看不見的時間維度。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使用了多種藝術技巧,這些技巧後來也出現在札哈·哈蒂的設計中:

  • 漂浮的幾何形狀
  • 多個消失點
  • 動態視角
  • 重疊的平面,有時似乎違背了重力。

札哈·哈蒂的建築:第四維度的體現

札哈的建築中開始體現第四維度的概念,例如羅馬的馬克西博物館。

馬克西博物館

從鳥瞰圖中可以看到,書法的概念仍然存在於這個項目的設計中。這些形式幾乎感覺像是某種文字。將其與她最初的博物館草圖進行比較,就可以了解這種運動的概念,她希望人們能夠在她的博物館中穿梭。要真正了解她建築的運動,需要從內部觀察。

博物館內部:時間的表達

札哈認為,她希望人們通過我們所做的選擇來體驗她建築的內部。她提供了穿過同一空間的不同路徑,認為根據您選擇的路徑,它會影響您體驗建築的方式。我們可以說這是她對第四維度的表達。你穿過建築的方式,時間的元素是她看待設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像你無法真正看到這張照片中空間的盡頭或開端一樣,這幾乎就像人們體驗時間的方式一樣,你無法看到盡頭,開端也很模糊,你在空間中蜿蜒前行。

在這個內部空間中,紅線和作為樓梯和上層走道的黑色形式與周圍的白色牆壁和混凝土的灰色以及白色地板形成直接對比,創造出構成主義和至上主義的構圖。她通過這些平行鰭片(擋板)表達了上方天花板的運動,這些鰭片隨著你穿過建築的形狀而移動。

幻覺與再現:BMW 中心和維特拉消防站

札哈探索的另一個概念是,所有再現性繪圖都是一種幻覺,包括我們繪製建築物以及在頁面上描繪它們的方式。藝術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再現:我們如何以最能代表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方式在二維中繪製或繪畫事物?再現性藝術的主要發明之一是所謂的透視圖。

透視圖的演變

古希臘和羅馬等古代文明使用基本的技巧在其藝術中創造深度。然而,在 15 世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線性透視圖才被正式發展和編纂。建築師菲利波·布魯內列斯基被認為是透視圖數學原理的先驅。他的方法後來被萊昂·巴蒂斯塔·阿爾貝蒂等藝術家完善,他在 1435 年撰寫了《繪畫論》,概述了藝術中透視的規則。

透視的本質:幻覺

在一點透視圖中,所有平行線都彙聚在消失點。但這是一種幻覺。本質上,我們真正繪製的是四個梯形。它似乎在向太空延伸,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它在頁面上。這是一種幻覺,創造了一種深度錯覺。

兩點透視圖採用相同的地平線概念,但引入了兩個消失點,因此如果你有一個立方體,它們會以相同的方式回到那個消失點。同樣,這似乎是一個三維物體,但實際上人們可以將其視為兩個梯形相互接觸。

軸測圖和等軸測圖

軸測圖取一個正方形,然後投射線條,這也看起來像一個三維物體。這將平面圖中繪製的內容的精確表示形式(精確尺寸和精確形狀)獲取出來,然後僅投射線條使其看起來是三維的。等軸測圖採用平面圖中的同一塊,使其具有幻覺效果。

所以真正發生的是,這是一個真正的 90 度角,但在等軸測圖中,它是一個假角。這實際上是以 120 度和 30 度繪製的,但在我們的頭腦中,我們將其讀取為 90 度角。軸測圖採用實際的 90 度形狀,然後投射。等軸測圖為頂面添加了幻覺,因此頂部正方形看起來好像已旋轉,但我們仍然將其讀取為一個正方形。實際上,我們將所有三個面讀取為一個正方形以製作這個立方體,但實際上它只是一個分成三個菱形的六邊形。

札哈的建築設計:打破幻覺

除了使用透視圖來描繪建築完成後的樣子的藝術渲染圖之外,建築師還會繪製沒有三維表示的平面圖、剖面圖和立面圖,建築工人會用這些圖紙來建造建築物。札哈喜歡玩弄這個想法。她會採用等軸測圖中看到的那些扭曲的形狀,然後將它們放入她的平面圖中。因此,構成立方體錯覺的形狀實際上會成為構成她的平面圖和立面圖的形狀。

BMW 中心:幻覺的現實

德國 BMW 中心是這方面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是建築物的平面圖,建築工人將根據此圖進行建造。同時,札哈所做的事情,我發現非常聰明和厚顏無恥的是,她在二維圖紙中注入了三維幻覺。因此,這似乎是我們作為三維物體看待的一個正方形,但事實並非如此,它只是一個菱形。她採用菱形的形狀,並將其用作該平面圖中一個房間的形狀。因此,如果我們旋轉平面圖,我們可以繪製出我們剛才看到的完全相同的片段。

這是一個激進的想法。實際上,她正在將幻覺變為現實。因此,當你在其中時,你會感到扭曲,因為這些牆壁彼此並不成直角。她將這種三維幻覺注入到這個二維圖紙中,然後它變成了一個三維空間。

維特拉消防站:凝固的運動

她的第一個建成的項目是德國的維特拉消防站,這是她如何玩弄失真的另一個例子。她對這座建築的想法是關於凝固的運動,她認為由於它是一個消防站,因此該建築隨時都會投入使用,並會爆發出運動感。因此,她採用像這樣的形狀,可以讀取為一個由於光線投射而扭曲的矩形,而這將是從該投射中顯示的陰影,然後她建造了這個形狀,並且這座建築中的所有牆壁和所有東西都很少是直角。牆壁傾斜,天篷向上傾斜,牆壁邊緣以一定角度切割。

當從不同的角度看這些形狀時,一切都會變得完全不同。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對比,因為這個形狀就是這個形狀,它是完全相同的雨簷。這是對形狀和形式的精彩演繹,直到這一點還沒有真正被探索過。她通過繪圖和繪畫的想法,以及創建不同的建築視角和設計方法來創造了整個想法。

札哈·哈蒂的遺產

通過將藝術的敏感性與表現形式以及設計過程的抽象結合起來,札哈能夠創造出世界上一些最獨特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物,而我們只看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她熱愛她將藝術與建築結合起來的方式,並創造出完全不同的和全新的東西。她在早年創作了大量精美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都是偉大的藝術作品。她於 2016 年過早去世,但她將自己定位為一位藝術家和建築師,她真正相信設計的力量可以創造出改善與之接觸的任何人的生活和體驗的空間。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