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識:如何在咖啡豆漲價時泡出香醇咖啡
咖啡對科學家的重要性
在這個萬物皆漲的時代,咖啡對物理學家而言是研究必需品,能讓研究效率倍增 200%,堪比宇宙戰艦的波動砲。因此,國科會應讓科學家報帳買咖啡。
咖啡豆漲價的原因
近年全球氣候變遷,極端天氣頻發,阿拉比卡咖啡因對溫度敏感,產量銳減,導致咖啡豆價格暴漲,使咖啡因成癮的研究人員面臨咖啡資金短缺問題。
研究如何少用咖啡豆泡咖啡
美國賓州大學物理系科學家於 2025 年 4 月 8 日發表論文,探討手沖咖啡時水柱撞擊咖啡粉的雪崩現象,即“咖啡粉土石流”的流體力學。
實驗過程
- 實驗準備:用透明漏斗、杯子和粒徑 0.2 - 1 mm 的透明矽膠顆粒代替咖啡粉,用層光雷射照射,高速攝影機記錄。
- 實驗示意圖:涉及咖啡粉床高度(小 h)、水面高度(大 H)、水壺注水口高度(D)、水柱半徑(R)、水流速(v)等參數。
- 混合程度的計算:通過計算畫格紅色框框裡面的畫素亮度,得知水跟矽膠顆粒混合程度。水中無矽膠時呈黑色,混合越充分越白,混合程度稱為 Degree of Mixing,其極大值為 Mixing Index。
不同注水條件的實驗結果
- 粗水柱:使用 1/4 英寸管子注水,流速每秒 20 公克左右,高度從 2.5 公分增加到 22.5 公分,Mixing Index 隨高度增加而增加,因高處倒水水柱動能和衝擊速度大,能有效攪動顆粒。
- 細水柱:改用 1/8 英寸管子注水,高度拉高到 22.5 公分時,水柱變不連續水滴,水滴撞水面被撞碎,產生氣泡,衝擊無法有效到達矽膠粉床表面,混合效果變差,此為 Plateau-Rayleigh Instability。
氣泡漂浮層的影響
在矽膠中加入保麗龍小球模擬漂浮層,結果顯示混合程度仍隨注水高度上升而增加,表明氣泡漂浮層對整個過程影響不大。
咖啡粉土石流的雪崩動力學
- 侵蝕階段:水柱衝擊錐形漏斗粉床中心,部分顆粒被帶動懸浮,底部逐漸被挖空。
- 混合與堆積階段:懸浮顆粒攪動,慢慢推到旁邊,沉積在漏斗錐體邊緣,顆粒從中心向外移動,中間空穴變大。
- 雪崩階段:邊緣顆粒越堆越多,粉床表面變陡峭,顆粒失去支撐向內崩落,內部顆粒劇烈下滑,填滿中心區域,循環進行,使咖啡粉與熱水充分混合。
真正咖啡的實驗
- 實驗裝備:採用宏都拉斯 Simply Nature 有機咖啡豆,義大利 Eureka Mignone Silenzio 磨豆機,HARIO V60 透明濾杯和 HARIO VCF - 02 - 100W 濾紙,KitchenAid KEK 1032 細口壺。
- 實驗過程:用 95℃熱水 150 公克沖泡,取 20 公克咖啡液在 100℃下烘乾 14 - 16 小時,量出咖啡總溶解固體含量,比較不同倒水方式的萃取效果。
-
實驗結果:
-
粗水柱(直徑 3 - 5 mm,流速每秒約 15 公克):隨注水高度增加,總溶解固體含量增加,能萃取出更多固體物質。
-
細水柱(直徑 1 - 2 mm,流速每秒約 5 公克):因流速低,沖泡時間長,增加注水高度無明顯效果,長時間已達最佳萃取效率。
-
結論與應用
- 結論:手沖咖啡時,盡量讓水柱細,但避免發生 Plateau Rayleigh Instability。技術不行可用粗水柱,舉高水壺增加高度也能達到效果,在咖啡通膨時可用更少咖啡豆泡出香醇咖啡。
- 應用:研究不僅幫助物理學家泡好咖啡、節省咖啡豆,還可應用於水壩管理、瀑布侵蝕岩石、工業污水處理設備攪動混合,甚至預警防範土石流。
節目尾聲
今天的節目到此結束,歡迎訂閱、按讚、分享頻道,開啟小鈴鐺,下次再見,拜拜。